张风琴
【关键词】 幼儿教育;班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33—01
一、 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
1. 概念。所谓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就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通过采取目的明确的管理活动,通过制订管理制度,来对幼儿园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动,以此来促使幼儿园整体的教学水平能够有所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内容。就读于幼儿园中的孩子,其年龄一般是在3~6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理能力有限,所以教师需要对孩子进行幼儿生活以及教育两方面的管理。教学管理就是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促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管理就是指从幼儿的穿衣、睡觉以及饮食等方面进行管理。
二、 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应采取的策略
1. 与幼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园教师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幼儿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幼儿,用自己的爱心和细心来让幼儿喜欢自己,从而促使师生关系的和谐。在网络社会快速发展中,人们通过网络发现了很多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例,具有这样行为的教师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配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虐待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尤其是幼儿,幼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家长和幼儿园,所以说,幼儿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应该和幼儿和谐相处,无论幼儿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教师都应该耐心地引导幼儿,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给予的温暖下逐渐地改善自身问题,做一名教师喜欢的、家长为之骄傲的好孩子。比如说,当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在课堂上睡觉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斥责幼儿,而是应该耐心地询问了解原因,若是幼儿是因为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感兴趣而睡觉,那么教师就应该反省自身,若是因为没有休息好而睡觉,那么教师就应该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中健康成长。同时,很多幼兒都十分活泼好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呵斥幼儿,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然后在教学中满足幼儿需求,以此来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做好常规管理工作。在幼儿园管理中,常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管理的时候,应和幼儿多沟通,多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样教师就可以融入到幼儿群体中,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常规管理。在幼儿午休时间,对于大声喧嚷的幼儿,教师应该为其讲解睡觉的好处,然后通过为幼儿唱催眠曲等方式来让幼儿尽快地进入到睡眠状态中。同时,在幼儿吃午餐之前,教师应该对幼儿讲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幼儿能够从小就养成不浪费的习惯。
3. 开展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幼儿在园期间,教师不仅要为幼儿讲解基础的知识,还应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合作能力。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班级活动,为此,教师在开展班级活动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幼儿的需求,组织幼儿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组织亲子比赛活动,让家长能够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比赛中,这样可以让幼儿和家长的关系更加亲密。又如,可以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出去春游,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领略春天的景色,以此来陶冶幼儿的情操。
4. 经常和家长沟通。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要知道,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管理。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多和家长沟通,对幼儿在校期间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分析,然后让家长配合帮助解决幼儿存在的问题。同时,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多进行沟通,还可以让家长了解自身的工作,能够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教师在开展幼儿管理过程中也才能更有底气。
5. 提高教师班级管理水平。教师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幼儿园想要更好地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就应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水平。幼儿园应该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让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累积经验,同时,还应对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这样教师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