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批注作为实现高效阅读的桥梁

2017-07-05 19:20徐艳
江西教育C 2017年6期

徐艳

语文教学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应是学生与文本、同学、教师等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是一次深入的探究研读之旅。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深入文本,可把“薄书读厚”,亦可把“厚书读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而这个桥梁就是批注。

一、品词析句的精简批注

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批注阅读直面文本,能确保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亲密互动,在只言片语中,留下“读书的痕迹”。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疑所感留在文本的边边角角,独到而适用。在语文课堂中,笔者会传授基本的批注方法,让学生欣赏经典批注语,并将自己的批注语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共同营造批注阅读的氛围。其中,用“横线”将优美词句画出来,用“点”点出关键词,如此种种标记后,还会做出旁批,通过查阅资料或工具书,弄清楚基本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在《李广射虎》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对《塞下曲》中的“引”标注为“拉”,“引弓”即“拉弓”;“没”要读作“mò”意思是“没入”。读完之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梳理了这首诗歌,首句是环境描写,次句是中心事件,后两句是事情的真相,环环相扣。学生们找到了“神勇无比”这个词语,并批注为:“李广的形象特点,无比英勇,武功高强。”有的在“警惕”一词下面做了勾画,旁批为“对危险的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并且标注了近义词“警觉或机警”。有的在“影影绰绰”旁做了标注——模模糊糊,不真切。更有学生在旁批语:“这处细节十分重要。”一堂课,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已经从字词含义的理解慢慢转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直到准确把握人物特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步步为营,难能可贵。

教师要让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品词析句,扫清阅读障碍,同样也疏通文本大意,领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从而有效汲取,为我所用。

二、静思悟情的精彩批注

在静心阅读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凡是兴致所至之处皆可以做出批注,与文本相映成趣,成为体悟情感、领会主旨的一个窗口。在教学中,笔者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评述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揣摩作者的意图,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情感、解读文本,并由此生发出新的理解,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批注,精彩不断。

在《虎门销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看了《鸦片战争》电影片段之后,带着疑思走进这篇文章。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画出了重点词语,利用工具书,疏通了词语大意,并初步感知了文章。而后笔者向学生抛出了主问题:“你认为虎门销烟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事件,如何评述?”学生很快找到“值得纪念”和“伟大壮举”两个词语。由此,笔者让大家深入阅读,找到证明其值得纪念、能堪称伟大壮举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评述(批语)。有的在第一段的“沸腾”二字上加了重点符号,并批注为:“开篇就让人非常期待,虎门销烟,万众期盼!”有的在“有人大声读着”“老年人”“青年人”“顽皮的孩子”下面做了勾画,旁批为“观众生相,知销烟乃大快人心之事”。

全面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和环境,与作者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才能探究文本深层的情韵,并作出精彩的回应。学生在书页间写下批语,或赞叹,或感慨,或同情,或羡慕,或批判,挖掘出作品的神韵,赏析作品的独到之处,表达自己的个性见解。

三、拓展想象的主题批注

批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时,笔者就会让他们针对某一主题开展主题批注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就某一焦点问题展开“围攻”之势,碰撞思维,拓展想象,爆发自己的小宇宙,课堂的亮点由此产生。将这些智慧的成果汇总在一起,让原文与批语相得益彰,可以成为新的学习资源。

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就“创造力”做了专题批注。有一个学生批语为:“如果人云亦云,世界怎么会进步,文明怎么会发展?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五角星,这种欢乐和喜悦是无法言说的。”还有的学生如此批注:“每个小孩都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因为他們有一颗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试图揭开谜底,就会勇敢前行,克服种种困难,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在主题批注中,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得以展现,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学生们对相应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有价值的观点,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学生们积极发言、畅快书写,小学语文课堂闪耀着思维之光。

总之,微言大义,小批注里亦有大乾坤。教师要用批注这座桥梁,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膜,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从对一词一句的斟酌到对一章一文的品鉴,从对作者情感的领悟到对自己心灵的触及,用每一次或简练、或精彩、或深刻的批注,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实、生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