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萍
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的一切。”教师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法,睿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细细推敲词语,在对比中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遣词造句是经典作品表达的一大特色,也是阅读教学必须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比较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特色用词素材,搭建探究平台。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并在比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实现阅读课堂的增值。
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本文是一篇游记,描写了作者去游览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色。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游览经历,也写过浏览的景点,但本课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是学生积累语言思维的重要载体。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是阅读课堂的一个重点,本文蕴含的素材又比较多,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比较素材,让學生在对比中讨论,从而感性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如“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教师对原文进行了修改:“一路沿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变化多端,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感悟,如“迎”和“沿”,一个“迎”字,写出了作者是逆溪流而上,而“时而……时而……”则生动地写出溪流蜿蜒曲折,“宽、窄、缓、急”则表现了溪流的形状和声音。如果学生能基于这两对反义词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溪流独特的样子,并将溪流的形状和声音联系起来,从而串联起沿途风光。
二、潜心品读句子,在对比中感受表达的巧妙性
潜心品读句子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对比阅读教学中,学生品读句子的过程也是建构知识的重要过程,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作者的用心之处,体会句子表达的精妙之处。句子表达包含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如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句式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句子,巧妙结合,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作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有不少句子的表达方式独特,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范本,也是教师进行对比教学的重要素材。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本句将“我的母亲”以后置的方式出现,此表达方式是对日常语言的一种明显的偏离和反抗,容易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动,教师对比教学后,学生会更加关注异乎寻常的语言形式;同时,本句还有多方面的特殊表达方法,如排比句式、长短句的参差错落、一唱三叹的语言节律。这些绵绵的韵味,使句子就像一首精致的小诗,而蕴含其中的就是慈母的神态,让学生感受到了母亲在极其疲惫的劳作中艰难转身的情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渐渐融为一体,并联系上下文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说,抓住特殊句子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学会抓住切入点去深入课文的方法,并在句式比较中感受作者表达的独特之处,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课文,串联起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深入研究段落,在对比中感受结构的独特性
在构建比较阅读的课堂模式时,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基于不同作品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同一作品之间展开比较。想让比较有深度,教师必须深入作品,找出有价值的比较点,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中发现文本潜在的意蕴,特别是文本前后所呈现的不同意象,学生可以在比较中理清文章的思路,并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感受作者运用比较表达方法的独特之处,收到激荡情智、叩动心灵的效果。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本文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再现了“万园之园”的繁华和宏伟,而如今她只剩下残垣断壁,这就是本文最大的对比。同时,文中还有一系列对比描写,而这些对比所要表达的是两个极端的情感,爱恨交织,一美一惨。在构建对比的阅读课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特别是文本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描写,教师可以借助多彩的“记忆”图画,学生走犹如走进了“圆明园”,并感受作者在描写方面的精彩之处,有效积累语言;而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感受到“天堂”掉落了“地狱”,侵略者的贪婪和无耻毁灭了圆明园,学生的情感随着对比浮现了悲喜交织的画面,情感与文本语言融为一体了,在情感的“翻江倒海”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吟唱一曲悲或喜、或扬或抑的歌,从而对祖国有了更深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运用比较阅读能让学生从不同深度和纵度去感受语言表达形式的独特之处,在灵性的对比中触摸语言文字内涵,并在比较中感受蕴含于文本的情感,使学生有效习得语言,获得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