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咏梅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应试教育使阅读教学表面看来有效,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应有的乐趣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权利。
仔细分析一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根源有以下几点: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閱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地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要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和语言美;然后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最后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一文围绕“结果前置——师生对话——绞尽脑汁——遭遇挫折”四个方面来写,重点阐释了“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笔者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具体的写作脉络是怎样的?再让学生精读,逐一回答如下问题: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从“我”的发现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最后让学生反思:从“我”的童年发现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二、以读激情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大都做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小学生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去发现作者内心深处的美,并体验这种美,让阅读本身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用导读叩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每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笔者并不急于上课,而是引领学生到这一册书里去“踏浪”,把一个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所有篇目,串起一条清晰的线索,从而开启学生阅读的心理阀门,为整学期的课堂教学叩开情感的大门。
用品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课堂上,如何充分地读,并在读中有所感悟呢?当然是“品读”。综观学生的阅读实践,反思课堂的阅读实效,我们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词语正是小学生阅读中的一只只拦路虎。学生往往在阅读课本时因对某个词不能理解而无法完整把握整篇文章,更无从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叩开课堂的情感闸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和文本的情感一起荡漾。
用研读激荡语文课堂的情感浪花。研读就是要紧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交融与共振。
用诵读营造语文课堂的情感氛围。诵读足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诵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就是目观其文,口出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诵读时要体现学生的个性色彩,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自由飞翔。
一篇美文,就像美妙的音符在你的心灵滑过。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盏心灯,让书香飘满我们的校园,飘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从“读”开始,打造最有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孝昌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