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二代趙晨陽 創業是為了更好守業

2017-07-05 03:17史瑩
台商 2017年5期
关键词:創業台灣大陸

史瑩

二、三十年間,在陸台資企業已超過1 0萬家,新的一代成長為青年才俊,舊的企業面臨傳承和接班。曾有統計指出,九成的台商都有讓第二代接班的想法,但最後接班成功的可能只有一半。

接班問題深深困擾著第一代台商們,被外界貼著「二代」標籤的年輕人,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他們中,有人致力於幫助父輩的企業轉型升級,也有人自由開創與父輩完全不同的事業與人生。上海尚玖企業形象策劃公司負責人趙晨陽就是他們中的一位。

台灣?還是大陸?

2001年在英國完成MBA碩士學位後,由於父輩在台灣、大陸都有投資事業,趙晨陽面臨著下一步的選擇:回台灣?還是去大陸發展?考慮了30分鐘後,趙晨陽給出答案是到大陸的家族企業裏幫忙,「那時的我就不看好台灣的經濟環境。2000年,陳水扁當選,台灣本身就是彈丸之地,人口少,政策封閉。生意要往人多的地方做,大陸有足夠大的市場,而且當時大陸市場還基本處於產品稀缺的階段,發展潛力大。」趙晨陽說。

創業是為了剛好的守業

來到大陸後,趙晨陽先在家族企業中服務了四五年,趙晨陽把這看作既是一個從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也是深入了解大陸市場環境、建立資源和人脈的途徑。

跟父輩專注的包裝用紙製品行業不同,學市場行銷出身的趙晨陽,一直希望能學有所用,找到自己發揮的空間。創業的想法,也早就在腦子過了不下幾百遍。所以在2010年,基於對文創的興趣和市場的判斷,趙晨陽創辦了上海尚玖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從製造業開始轉型文創行業,從事品牌策劃和品牌設計。

提及轉型升級,作為「台商創二代」的趙晨陽認為,台商應該從過去的只關注成本,轉移到關注市場。長久以來,台商投資大陸普遍採取「台灣接單、大陸生產、海外銷售」模式,憑藉大陸低廉的土地、人力和環境成本,在需求強勁的外銷市場中獲利。但大陸經濟在歷經了長時間的高速發展後,如今面臨下行壓力,在大陸的台灣企業也因此深陷轉型升級的陣痛中,舊有經營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大陸有十幾億人口,市場規模比東南亞大得多,機會也多得多。雖然近年來大陸生產成本在上升,但東南亞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且大陸產業配套比東南亞國家更齊全,優惠、扶持政策更加到位。在轉型升級浪潮中,台商想要破解困局,就要改變思維,從成本思維,轉移到市場思維和品牌思維。」

「市場在變,我們思路也要更新。外面的時速是100公里了,如果我們還在騎腳踏車,那就完了。」趙晨陽說,「從100到110,就是一個是創業的過程,所以說二代守業其實是要不斷的創業。」

在趙晨陽給自己的發展規劃中,最終發展方向是做面向終端消費者的自有品牌。關於具體行業,趙晨陽透露會是在烘焙專賣店這個方向。目前他和朋友合夥研製的傻瓜式膠囊咖啡機,就是他準備用來撬動這一市場的支點。趙晨陽還有一個關於咖啡的情懷,他希望有一天能利用自己的膠囊式咖啡機,以共享經濟的方式實現每個人隨時地都能喝到自己想要的咖啡的夢想。

為了全力以赴經營自己目前的品牌事業,趙晨陽目前已經辭去了家族企業的所有職務,只保持董事身份。但這並不表示不再關注和關心,他說:「大陸環保政策趨嚴,產業被迫外遷,很多中小造紙行業倒閉,原材價格上漲;同時客戶端(烘焙行業)尤其是一些傳統的烘焙品牌陷入過去成功經驗的束縛,沒有及時發現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固守原來的模式,消費者流失嚴重,最終傳導給我們包裝行業的信號是需求量萎縮。兩頭夾擊下,包裝紙製品行業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家族企業面臨的嚴峻經營形勢,也讓趙晨陽更堅定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要用創業的實際行動,做一個轉型升級的探路者,「真到危急時刻可以及時輸血給家族企業,不能讓父輩30多年的心血流失掉。」創業是為了更好地守業,這才是他創業最根本的出發點。

臺灣的文創模式並不適合大陸

趙晨陽的家族企業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涉足文創產業,打造以紙為主題的主題餐廳——紙箱王餐廳,目前在兩岸發展的都很不錯。但因為經營理念的不同,趙晨陽並沒有參與實際的經營。

大陸這幾年一直在提倡發展文創產業,也積極向台灣取經,兩岸產業環境不同,不可簡單照搬。趙晨陽說,2000年左右,台灣政府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給你很低的利息和補助,甚至文創的費用不需要廠商出錢,只要有proposal(提案)就能申請到資金。另外,台灣很多文創行為結合舊工廠改造,這是因為地皮本來就要付很高的土地增值稅,還不如趁此機會,做文創改造,把原有的老工廠與文創專案相結合。」

趙晨陽也直言,這種模式在大陸很難複製,「很多資源不是現在文創的創客可以拿到的」。兩岸文創的規模也不同,台灣的文創講究「小而美」,多是將古老的東西現代化;而大陸玩的是大資本,與大眾傳播媒體相結合,這是兩岸文創的差異所在。

雖然文創現在無論是在台灣還在大陸都被炒得很熱,但是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文創結合品牌去做才比較靠譜,「迪士尼、麥當勞等世界品牌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將品牌IP化,實現了文創和品牌的結合。像我們的『紙箱王』餐廳,本身累積了30多年的包裝經驗和紙品工藝,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因為文化的東西需要時間沉澱,不是光砸錢就能辦到的。」趙晨陽說。

台灣青年大陸創業要接地氣

在大陸生活了16年,趙晨陽目睹了兩岸市場環境的變化,認為大陸在很多方面已經遠遠超過台灣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來到大陸的台灣人是有優越感的,2000年以後,這種優越感已經開始慢慢喪失。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在大陸的迅猛崛起,大陸電商掘起,淘寶、京東、1號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快速發展,改變民眾消費習慣、購物模式,完全不必出門,所以企業營銷模式也必須改變。」

老一輩的台灣人會發現,他們的很多商業模式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大陸。趙晨陽建議,新一代台灣年輕人來大陸創業,首先要解決「接地氣」的問題。「大陸人口複雜程度比台灣高很多,這造成台灣人來到大陸創業很不適應,台灣模式已經不適用於今天的大陸市場,必須結合實際,重新制定經營戰略。如果要來大陸創業,可以先熟悉大陸的環境,而不是急於投資某個專案,也不要一來就想著成功,最好在這邊先學習幾年,融入大陸的圈子,了解大陸人思維、用語、習慣后,才能真正接地氣。」

說到接地氣,趙晨陽笑稱自己是最「接地氣」上海女婿,當年來上海不久後趙晨陽就結識了自己現在的妻子,可謂一見傾心,再也不想走了。如今娶了上海老婆,連小孩都是大陸籍,接受大陸的教育。事業又在上海發展,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落地生根」。

對於新來大陸躍躍欲試的青年台商,趙晨陽建議:最好不要輕易玩大資本,在大陸如今最適合台商的、最有發揮空間的就是做品牌。如果能把台灣的文創優勢和品牌結合起來,台商就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創業台灣大陸
冰之大陆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創業切忌盲目跟風,籲做好能力匹配與職業規劃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帮助红尾鸢回家
江丙坤對大陸台商的期待
積極進取 敢於嘗試 台灣青年靠什麼在大陸發展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2014是「台勞」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