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彩调剧发展现实与趋势思考

2017-07-05 11:55黄芬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考发展

黄芬

摘要:彩调剧既有丰富多姿,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又有轻松活波,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一个剧种能否生存发展,要看是否有不断创新的概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21世纪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电影、多媒体日新月异的文化新时代面前,彩调的表演形式和一些劇情内容就显得有点守旧单调,有悖于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新的事物特性。要坚持主体意识,自我认同,自我尊重,不急功近利,努力多将彩调艺术精品奉献给观众。

关键词:彩调;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42-03

在广西,一说到彩调剧,年长点的老人基本都会知道,生活在桂柳,宜州地区的大多数人甚至还会哼上几句或舞上几段。我是1996年从南宁艺术职高考进彩调团的,当时在学校学的是舞蹈专业,对于彩调这个名字虽然熟悉,但对该剧种的表演,唱腔,行当等等都属于是陌生的,来到团里除了参加一些晚会演出以外,平常也观看和经常参与一些剧中的群众角色,当时感觉彩调就是好听,好看,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剧种。爱上彩调后就在彩调剧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角色,如:《王三打鸟》的毛姑妹,《探干妹》的干妹子,《刘三姐》中的刘三姐、兰芬,《换子记》中的陇氏……由于喜欢,我还经常向单位一些老艺术家们请教一些彩调的各类知识,从中有了些自己对彩调的认识和见解。

一、对彩调剧传统审美特征的认识

彩调剧是广西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1962年全区彩调艺人座谈会发掘出来的材料初步考证,彩调剧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彩调剧既有丰富多姿,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又有轻松活波,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也被称为“快乐的剧种”,它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宜州一带,以西南官话为主,但在梧州,百色,玉林其它地方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据统计,她在广西地区流行的覆盖面是百分之八十一点三。

过去一些地方叫法不一,有叫“调子”的,也有的地方叫‘彩灯,哪嗬嗨,采茶戏等,直到1955年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时,才正式定名为“彩调剧”。

彩调和湖南花鼓,江西采茶,贵州花灯,安徽黄梅,云南花灯等民间小戏一样有程式但不受程式化的约束,至今仍处在发展前进的状态。广西彩调早期的剧目特点是:剧中人物少,剧情简单,歌舞成份重题材上多以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故事,民间传说和口头传闻为主,经常只有两个或三,四个人物为主,彩调艺术也以“三小戏”著称,小生、小旦,小丑相映辉。在“对子调”,“王三打鸟”,“三看亲”等小戏里基本就是两三个演员,其中“对子调”,“王三打鸟”一个小生一个花旦,演唱时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大多反映农村日常生活有趣的小故事或演唱男女相爱之情,或歌咏农村四季事物,或描写劳动生活等。它的表现形式通俗活波,较能贴近群众,它的道具以“彩扇、彩带、彩巾”为主,也称之为彩调“三件宝”。彩扇飞舞,彩巾飞旋,彩带飞扬。小丑的矮桩,小生的中桩,花旦、小旦的风摆柳等表演形式给百姓给来无穷的乐趣和喜爱!

众所周知,每个剧种除了人物行当有所特点以外,区分出一个剧种的种类主要就是它的音乐和唱腔。中国戏曲唱腔分两大类,曲牌体和板腔体,彩调和云南贵州花灯,湖南花鼓等花灯类的剧种在唱腔上基本是由一些地方的山歌小调和曲艺形成自己的旋律唱腔风格特点,属于曲牌体。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广西戏剧协会和广西艺术研究所搜集整理出版了《彩调传统唱腔一百首》,里边基本概括了广西桂北、桂中、桂西等地的彩调传统唱腔,为广大专业工作和业余彩调爱好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彩调唱腔大概分为板、腔、调。属板的有:诉板、骂板、哭板。属腔的有:三板腔、四平腔、梁氏腔、黄花腔、路腔、化子腔、强盗腔、等等……属调的有:比古调、补缸调、怀调、对口调、等……以上这些传统唱腔旋律流畅,优美,易懂、易唱、易学。可塑性大,在彩调音乐中经常用到。

除了唱腔外,它的冷场曲牌也很丰富,有水龙吟,柳青娘,懒梳妆,长锣等……其中“长锣”在彩调冷场曲牌中最为常用,它的曲调轻松、活波,打击乐和管弦乐同时演奏,可以作为时空转换和演员在台上表演各种身段和圆场。过去在桂北广大农村,每当人们听到《长锣》响起,观众就知道会有演出,点着火把,电筒翻山越岭的赶来看戏。“长锣”这个曲牌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可以在任何一个乐句作为半终止来准备结束,由于它灵活多变,可用于多种情绪中,所以现在很多彩调古装或现代戏中还会经常用到。

众所周知,每个剧种都有自己剧中的代表人物,如京剧的梅兰芳,上海越剧徐玉兰,王文娟,安徽黄梅戏的严凤英,韩再芬等等。。。彩调也有几个该剧种的代表人物,如我们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傅锦华老师,广西第一代舞台剧《刘三姐》扮演者,电影故事片《刘三姐》的演唱者,她的声音甜美婉转而又带点山野的味道,就是这“野”味十足的唱法,让《刘三姐》歌曲成为经典。傅锦华老师从事彩调艺术工作60年,先后主演过《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刘三姐》等大小剧目60多个。1955年,傅锦华主演的传统戏《龙女与汉鹏》荣进中南海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和赞赏。1960年,傅锦华又成功塑造了《刘三姐》的舞台艺术形象。从此,她的一生情系《刘三姐》,她的歌声伴随《刘三姐》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及香港、新加坡等地,历演不衰,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情称赞和好评。傅锦华老师的去世对广西文艺事业和广西彩调艺术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有优秀的演员,也要有在舞台上总体把握的总导演,下面也来说说广西彩调剧团的一位国家一级导演,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优秀专家,广西德艺双馨艺术家“龙杰锋。”

他至今共导演了(含合作)大小作品如《哪嗬咿嗬嗨》等100多部,涉及10多个剧种,在国家级艺术大赛中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文化部“文华导演奖”、中国戏剧节“导演奖”、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导演奖”等国家级单项奖七项;综合奖十项。在省级各类艺术大赛中获广西“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2次)、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12个)、广西“优秀导演奖”、“导演奖”(19项)。龙杰锋导演的大型彩调剧《哪嗬咿嗬嗨》获得了国家级大奖(23项),省级(15项)。被北京的专家比喻为继《刘三姐》的又一个里程碑。

二、对彩调剧未来发展的认识

20世纪后半期,我国不少地方剧种由于种种原因而停滞衰落,甚至逐渐消失,彩调在新世纪时期是否能发展,如何发展?有专家提出,一个剧种要发展生存需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要有一批经久不衰的保留剧目经常上演;二是有该剧种优美动听的声腔;三是有观众喜爱的一批好演员和该剧种代表人物。

一个剧种能否生存发展,要看是否有不断创新的概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60年创作的《刘三姐》开始,当时,全区举办《刘三姐》剧目全省汇演,十几个剧种、几百个剧团争相上演《刘三姐》,组成《刘三姐》演出团上京演出继而一炮打红,五进中南海、四进怀仁堂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演出,历时两年在全国24个省连续演出500多场,红遍大江南北,饮誉海内外,后有改编成舞台艺术片,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改编拍摄成电影故事片。到目前为止,舞台剧《刘三姐》已上演2000多场。刘三姐是广西文化的一面旗帜,是广西著名符号和最醒目的广告。继《刘三姐》拍成舞台艺术片后,接着又拍摄了《三朵小红花》等有影响的彩调剧舞台艺术片。到了80年代,创作和演出了如:《五子图》、《客从何来》、《断线风筝》、《多情小和尚》等……加工提高了一些传统剧目《三看亲》《二女争夫》《隔河看亲》《换子记》等剧目……特别是在90年代,广西彩调剧团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作剧目,有《哪嗬咿嗬嗨》、《梦里听竹》、《听竹情》、《闪光的足迹》、《大山小村官》等等……其中 《哪嗬咿嗬嗨》将彩调剧的创作全面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挖掘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和其它各门类的艺术人才,这一时期可谓是广西彩调剧的辉煌十年。

到了21世纪,广西彩调团在创作几个小戏如《追》,《乡醉》参加全国小戏小品比赛获得一等奖以外,重点加工提高重排了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经典剧目,为《刘三姐》赋予了 “为自由而歌唱、为尊严而抗争”新的主题,除了剧本作了修改,在音乐和舞美及舞蹈上都融入了新的元素。还到美国,新加坡,台湾及东南亚国家作了全球巡回性的演出,在国内三十多个城市进行商业性巡演,直到现在该剧还经常受邀到全国或东盟,作为广西的文化交流品牌剧目演出。

2006年5月,彩调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彩调出现了严峻的生存危机。虽然广西已对彩调进行了抢救、挖掘、保护、传承,但毕竟这是个庞大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就彰显出效果, 彩调发展的困境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人才荒漠化

随着一些老艺术家的故去,新生代不少的年轻演员和一些各门类艺术人才由于待遇原因不愿待在剧团,不少人纷纷改行,一些传统的技能和技法无人能继,出现演员青黄不接现象,该剧种要发展,培养优秀青年演员及其它各门类艺术人才刻不容缓。

(二)剧目荒漠化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剧作家们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在费时费脑但回报少的戏曲剧本创作上,毕竟去写一个影视剧本的劳务费要比戏曲剧本要可观得多,没有好的剧本也就造成没有好的剧目上演。

(三) 观众荒漠化

在21世纪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电影、多媒体日新月异的文化新时代面前,彩調的表演形式和一些剧情内容就显得有点守旧单调,有悖于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新的事物特性,如果彩调无法融入新时代的文化氛围,就争取不到年青观众,无法使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当前彩调和全国戏曲一样面对市场和票房的最大困境是观众断层,由于当代年轻人普遍缺乏戏曲知识,戏曲对他们来说属于遥远的存在,要有效引导他们走进戏曲艺术七彩斑斓的世界,,就需要向他们有效普及彩调戏曲知识,让他们从内心去感受,去接受,走进剧场在剧场独特的空间里欣赏高水平的彩调艺术精品,体验彩调之美 ,感悟彩调之魅!

近几年,政府也在文化惠民上采取低票价惠民让更多的观众能走进剧场,戏曲艺术得到了国家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针对戏曲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文),中宣部长刘奇葆也多次就戏曲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人民日报》刊发《振兴戏曲艺术的几点思考》。各省市亦积极推出扶持戏曲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与弘扬戏曲艺术,这在戏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戏曲艺术今天在面对市场所出现的困境,或许更应将其理解为承前启后阶段的困惑。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彩调艺术工作者,只要坚持主体意识,自我认同,自我尊重,不急功近利,努力多将彩调艺术精品奉献给观众,我相信粉丝会越来越多,受众面会越来越广!票房也会越来越好!“彩调”这朵广西山茶花也开得更加鲜艳!更加灿烂!!!

猜你喜欢
思考发展
区域发展篇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