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多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蕲州实小围绕“动起来,让每个生命都出彩”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感德育评价体系。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网
“让每个生命都出彩”提倡关注每一名学生,因此它的评价方式、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在行之有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评价网络。
1.多元化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包括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
内容多元化指评价内容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关注个性;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把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小组互评、社会评价等结合起来。评价形式方面,家庭评价可以通过电话访谈、家访、家长会和“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了解家长或监护人对学生生活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客观评价;社会评价可以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等了解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思想倾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情况;自我评价可以通过成长日记、书面自我鉴定等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教师评价既要多角度,又要体现出差异性,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过程性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的本质是反馈→调节→矫正。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反馈与矫正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改进效果;二是过程性评价必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突出被评价者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
3.发展性评价方式
教育的成效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显示效果。这种特性决定了对学生需要引入发展性评价方式。蕲州实小坚持用“我的好习惯记录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记录册详细列出了学生应坚持养成的好习惯,包括坐立走及读书写字的姿势、与人接触的文明礼仪、课间文明、卫生习惯、安全习惯等,要求学生每天在“我坚持做到了”和“我还需要努力做到的”两项中选择一项做出自我评价。学校每两周以班级为单位对每名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核实,并要求做得不够好的学生提出改进方向。
4.激励性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如果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不强,这样就难以达到相应的评价效果。蕲州实小采用“争星达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具体来说,就是每月开展一次“星级学生”评选,具体的“星”包括文明之星、惜时之星、诚信之星、感恩之星等。“星级评选标准”是学校反复征求师生意见后制订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订。如:“惜时之星”的评选标准原定为早睡早起,懂得守时就是惜时的道理,不迟到、不旷课、不拖拉等8条。今年4月,高年级学生提出“珍惜别人的时间,遵守约定”也应该作为评选标准之一,学校就把这一条也纳入了评选标准之中。
二、形成多点联动的评价链
蕲州实小的评价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学校、家长评价学生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都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
学校的过程性评价载体是“学生成长记录册”,其中包括文明、合作、分享、学习、作业等;结果性评价的主要载体是“学生成长档案”,其中包括记录表、问卷调查、学生日记等。应该注意的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相互关联。如:去年12月,学校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月”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走访、讲故事竞赛等方式懂得了感恩的意义,所以在社会上能主动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在学校里对老师更加尊重,回到家里知道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拍了很多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教师记录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点滴小事;学生或得到了一些调查结果,或获得了一些荣誉,等等。很显然,这其中既有过程,又有结果,它们是相互印证的。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比如:学校开展了“好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好儿子”“好女儿”“好孙子”“好孙女”创建活动。活动由学校统一制订方案,由家长和孩子协商制订评价标准并进行互评(每周按标准进行评价,在做到的后面打“√”)。每学年结束之际,学校根据家长和孩子的表现评选出“好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好儿子”“好女儿”“好孙子”“好孙女”,给获得称号者颁发证书,并分别为每位获奖者写一封信。这项活动也是过程中包含结果,而结果又蕴含于过程之中的。
2.学校评价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情况的评价,主要采用量化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量化方面,学校每月围绕班级纪律、安全、卫生、班会召开、日常表册填写、德育活动开展、路队护送等工作对班主任进行量化评分,并对评选出的“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发展性评价方面,学校每学期末对各班班级活动、班风建设等方面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并要求班主任交流工作经验,制订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为促使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形成合力,学校对其实行“捆绑式”评价。学校明确要求,上课时,科任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生活态度方面的引导;两操、大型活动、路队护送等工作中,科任教师要配合、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工作情况由班主任进行评价,权重为70%;年终考核时,科任教师被评定为“合格”“优秀”等次的,分别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班主任部分的30%和50%。这样的评价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既是责任共同体,又是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效地促使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提升。
3.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
教师重点对学校的评价制度、评价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价,主要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量化评价的方式。比如:每周的班主任例会上,班主任将自己的想法和科任教师进行交流;每月的班主任工作反馈中,班主任将一月的工作心得及下个月的工作建议采用书面的形式提交给学校,等等。量化评价方面,学校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工作,会要求教师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家长重点对学校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主要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进行。具体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学生成长册”,让家长参与对孩子的评价。成长册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分为16个小项,每周除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以外,周五学生将其带回家,由家长对孩子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二是学校每月将月主题、周专题、日活动的具体做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给家长。这样做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让他们了解、支持学校工作,二是征求家长对活动的意见,三是收集家长对学校其他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对学校和学生主要进行监督性和合作性评价。今年三月,學校组织开展了“学雷锋”系列活动。活动中,学生拿着“学雷锋,争当文明市民”红色倡议书和“问卷调查表”,带着清扫工具,拉上主题鲜明的标语,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在大街小巷里用书信唤醒市民,用行动感染市民,用歌声震撼市民。期间,市民们不仅主动配合学生完成了各种实践任务,还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了积极评价,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4.学生评价同学、教师和家长
学生对学生主要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学校每年举行三次以上的演讲比赛,学生都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求四至六年级每班选派5名评委,每名评委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票,他们的投票结果和教师评委的投票结果综合起来,才能确定比赛的名次。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书信、心里话本、校长信箱等方式进行。这样的评价既有利于学校及时调整德育工作思路,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生对家长的 评价主要体现在参与性与成果性方面。比如:在“好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好儿子”“好女儿”“好孙子”“好孙女”创建活动中,学生有权评价家长是否参与了自己的成长,并可以决定自己的家长是否能获得相应的称号。
(作者单位:蕲春县蕲州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