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尚滨(长春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600)
“高校转型期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探索研究
□严尚滨(长春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600)
2015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而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初级时期,各转型高校也都在探索应用型本科发展之路,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应用型地方本科的体育课程设置符合定位助力发展,成为了当前学界焦点,在此背景下,全面而客观的审视、反思我国体育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国内外体育课程设置成熟可行的宝贵经验,深度解读《指导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和明确未来应用型本科体育课程设置发展方向。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材、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探索,期望对转型期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改革方案。
应用型本科体育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设置则是研究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CNKI对体育教学、体育课程及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学术论文主要在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结构、体育教学教材、体育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如表1)进行体育教学及体育课程方面研究。
表1 体育教学相关关键词CNKI检索统计一览表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层级院校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结构、体育教学教材、体育教学评价进行梳理比较,深入的对世界部分主要国家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对以上五个方面定性定量研究,从而对我国处在转型期初期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体育学、社会学、体育文化的各类高校体育教育相关文章、论文、刊物资料,并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的著作、硕、博士论文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相关文章,为“高校转型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定位与发展对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访谈社会学、统计学、体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咨询与本研究有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特别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师进行了针对性访谈,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具体情况和难以挖掘到的隐性资料与相关内容。
2.3、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查阅多种与本课题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草拟了问卷表的初稿,咨询了部分专家与体育教学法教师、教授,请他们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
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中获取的数据材料用计算机spss20.0软件和EXCEL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处理。
2.5、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统计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在“高校转型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定位与发展对策。
3.1、体育课程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一般都是以健康第一为目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核心,在于把学生拥有基础社会实践与未来适用于各岗位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把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改革理念,把适应社会需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作为主要培养目的。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既要展现体育本身知识能力的全面性,也要融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理念,要使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出不同类型人才。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新制度的建立中,首先便要确立明确教育目标,才能使改革新体系拥有准确性与可实施性。
3.2、体育课程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提出新的教育改革内容,让体育课程内容贴附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注重学生日常健康与实践能力,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能深入了解日后工作的本质特征,从而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选择性的学习,吸收有实质性与应用性的体育知识,学以致用,要使体育知识有效的运用在生活与工作中,提高未来生活质量。同时体育课程内容也要注重创新,要适当利用体育机械设备与场地进行多样化教学,重视运动技术能力,弱化竞技理念,培养学生日常锻炼习惯,让体育锻炼具有一定延续性。在制定新的课程内容时也要参考一些相应的地区体育文化,借鉴国外教育计划理念,丰富国内教学内容,要保证体育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趣味性,技术性与衔接性,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未来的社会应用能力。
通过对问卷进行数理分析得出学生对运动项目内容期望:球类项目依然在所有项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足球、篮球、排球的比重并不高,而过去普及率不高的羽毛球和台球成为了目前学生喜爱的项目。极限运动受学生喜爱程度排名第二占总比重的23%,其中攀岩项目尤为得到学生青睐单项获得13.05%位列所有项目的冠军,轮滑及滑板皆在单项排行前列。搏击类以18.25%的总比重获得学生期望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季军,其中女子防身术在该类里较为突出占总比重的5.15%。民族传统类占总比重的11.75%,各项目受喜爱程度较为平均。冰雪项目和艺术体育类项目分别占总比重的9.15%和8.15%,其中学生对滑雪很感兴趣,但受场地等原因约束暂时很难大规模开展,艺术体育里受关注喜爱较为平均,选择学生93%为女生。而新兴项目因为项目较少,并且因为项目较新学生和社会对其了解较少所以只占4.35%,所以需要继续努力推广。
表2 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课程内容的期望一览表
3.3、体育课程结构
体育课程结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中具有代表性意义,体育活动接近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身心健康,未来社会实践息息相关,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更快实现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体育教育改革观念。在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中,要从之前追求成绩,用于应试等思想中脱离,把注重体育精神,加强运动能力,培养生存能力放在首位,适当增加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之余,丰富学生课余时间,培养日常锻炼习惯,扩展实践活动等。
3.4、体育课程教材
体育课程教材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因素,它作用于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取知识点,并参考其教学备课,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教材应与之前一贯应用于应试教育的教材有所区分,其所涉及的教育知识应当更加全面,更加适用于社会需求。体育课程教材相对特殊,相对其他课程教学,体育课程教材有更多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因不同体育项目而异。改革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体育精神,让学生在课堂或日常中感受体育氛围。同时,体育课程教材也要与相对应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相结合,教材内容上应注意在之前的教材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社会高速发展下,准确合理的添加现代多元化的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跟紧社会发展步伐,避免发生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与之脱节的不利情况。
3.5、体育课程评价
当下高校对于体育课程评价都具有固定模式,大多数评价以学生学习的最终成绩或作业质量为参考,此类评价体系相当具有局限性与单一性,评价得出的结论也不具有一定说服力,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日后学习热情,所以,计划多层次,多角度的日常考察,构建主观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全方面综合评价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着重改革的问题。另外,对于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应适当参考国外教育评价体系,借鉴部分教育机构评价设置,再融合自身院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改动,评价要以学生日常学习状态、课后锻炼习惯、知识应用情况和最终考核成绩相结合,得出具有科学性的综合教学评价。在改革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充分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到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目标,首要的是“健康第一”、其次“终身体育”的新观念,最后要目标要体现为学生从业专业服务并能做到职业病防治。
体育课程内容要多样化,另外,各地方院校还可以根据学校本身历史发展的特点为主,呼应地域或民族文化为辅,适当地增添一些别开生面的课程与实践活动,改善学生枯燥单一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高校学生成绩的评定,不要局限于原有的规章制度,要不断更新新形式的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可以运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之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得出一个相对公平,全面的成绩评价结果。
增添部分选修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数量保持在一定合理的比例之内。另外,加选课作为主课之外的业余爱好课程的存在,还是有一定的开设必要,既可以确保不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在各界各方面的不同知识面,也可因材施教,发觉学生的某项专长,从而进一步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G807
:A
:1006-8902-(2017)-06-LXY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6D191,课题名称:《吉林省高校转型期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