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筑态度对绿建筑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以环境保护行为意图为中介变量

2017-07-05 11:14:36胡汉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意图态度环境保护

胡汉敏



绿建筑态度对绿建筑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以环境保护行为意图为中介变量

胡汉敏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长乐 350202)

这些年来政府的推广以及媒体的大力配合,民众对于绿建筑已不再生疏,但民众实际购买绿建筑或整修自己房子成为绿色建筑之意图倾向还有一段差距。论文以探讨大学生对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研究对绿建筑的态度是否会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且对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是否具中介的角色。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对绿建筑的行为态度正向显着影响影响他们的绿建筑的行为意图,且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具部分中介变量的角色。

环境保护;行为态度;绿建筑

1 引 言

绿色建筑是在人类的各种建设中,以绿色文化为前提,在材料的选定以及设计的理念尽量以大自然的材料为主、设计以节能、舒适的生活空间,达到环境保护、减缓环境恶化方向的建筑概念。近年社会各界把环境保护设为重点工作并积极的推广绿建筑的产品,推广绿建筑的概念,试图藉由居民参与绿建筑的行为过程,达到环境保护节省能源的主要目的。绿色建筑标准评价。[1]所提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可用的寿命期内,最大极限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人们健康、适用、高效能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象。人们使用绿色建筑而慢慢的抛弃以往所用的非自然的建筑行为,就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型态的环境友好行为之一,亦即使用绿建筑是环境保护的行为之一。但人们在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会因绿建筑仍存在成本问题、建造商运营问题以及居民认知问题,仍无法全部接受绿建筑。所以对于绿建筑的行为意图与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是无法相等的.因此只能推估对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与绿建筑的行为意图具有相关性,而量化程度就无法得知了。

因此本研究针对行为举止对社会影响极大且即将成为社会中坚份子的大学生进行探究,目的为(1)探讨大学生绿建筑的行为意图;(2)探讨大学生之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及绿建筑态度等因素对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影响;(3)探讨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是否为绿建筑态度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中介变量。

2 文献回顾

张卫宁、李保峰(1998)[2]提到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且有学者认为“绿色建筑”是一个专有名词,是有策略性和技术性的建筑产品,比一般的建筑产品更节省资源及较低的污染。(Hoffman,A.J.,Henn,R.,2008)[3].

计划行为理论(Planning Behavior Theory)提到行为意图受到三个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个人的行为态度,行为态度是个人对从事某目标行为所持有的情感(Ajzen,I.,1991,张钢,张小军,2013)[4][5]。张文萍、黄用贤、肖卫华、杨良玖、熊子维(2015)[6]在其研究中表示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可做为节能型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且雨水可再利用,避免大量雨水瞬间汇流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说明了绿建筑的行为意图与环境保护行为意图具有密切的关系。相关探讨人的行为意图之应用研究有段文婷、江光荣(2008)[7]认为行为态度是行为意图的主要影响因素。张辉、白长虹、李储凤(2011)[8]探讨消费者网络购物意向,研究发现行为态度对网络购物意图有显着影响。劳可夫、吴佳(2013)[9]探讨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子,结果发现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和绿色消费知觉行为控制显着影响绿色消费参与意向,而绿色消费参与意向显着影响绿色消费行为;但是绿色消费态度直接影响绿色消费参与意向并不显着。因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大学生绿建筑态度正向显着影响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

假设2: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正向显着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

假设3:大学生绿建筑态度正向显着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

假设4:大学生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为绿建筑态度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中介变量。

3 问卷设计和调查结果

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绿建筑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据相关文献进行设置问卷问题。大学生绿建筑态度(GBA)设置Q11、Q12、Q13和Q14共4个问题;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EBI)设置Q21、Q22、Q23、Q24和Q25共5个问题;绿建筑的行为意图(GBBI)设置Q31、Q32、Q33、Q34和Q35共5个问题,并调查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家庭收入、专业系别及父母职业等基本信息。采5点李科特量表(Likert scale)。

本研究的调查于2016年4月在福建某大学进行,发放497份,回收有效问卷达89.13%。

问卷数据分析结果绿建筑态度(GBA)所得分数在4.37至4.46之间,有较高且平均的趋势。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EBI)所得分数在3.80至4.19之间,其中“我会规劝我周遭的朋友要有环保的概念和行为”分数最高,“我愿意花更多的经费参加有关环境保护或生态相关的旅游活动如生态旅游”分数最低,说明大学生对于把钱用在环境保护或参与绿色的生态旅游方面仍趋于保守。绿建筑的行为意图(GBBI)所得分数在4.19至4.41之间,其中“我想要拥有一间绿色建筑”分数最高,表示受测者较强烈的想拥有绿色建筑的意图。而“我想要参与推广绿色建筑以保护地球环境”分数最低表示受测者对于推广行为较没有强烈的意图。

4 模型拟合和假设检验

本研究以SPSS 20.0软件对所有观察变量进行检验,得信度检验指标Cronbach α值为0.860。此外绿建筑态度(GBA)、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EBI)、绿建筑的行为意图(GBBI)3个变量的分组信度检验指标Cronbach α值分别是0.855、0.867、0.856(如表1),都大于0.7,表示数据具有比较好的信度。本研究用AMOS 20.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建筑态度、绿色建筑主观规范、绿色建筑知觉行为控制和绿色建筑意向分别对应的观察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值(Std.Estimate)都超过了0.5的基准值,而且所有估计值都具显着水平(P<0.001***)(如表1),具备鉴别不同被试的反应程度,表示本研究的潜在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计算的各潜在变量平均方差提取量(AVE)的平方根和各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对比其中的变量相关系数如表2,根据上述效度检验结果本研究的调查数据通过效度检验。

表1.测量模型的检验指标和拟合结果

潜在变量观察变量CronbachαEstimateStd.EstimateCRP GBAQ110.8551.000 Q121.074.06815.812*** Q131.064.07314.663*** Q141.116.07115.794*** EBIQ210.8671.000 Q221.145.07315.594*** Q231.087.06716.144*** Q241.142.07415.434*** Q251.156.08713.307*** GBBIQ310.8561.000 Q321.237.08913.918*** Q331.274.09113.995*** Q341.387.10013.839*** Q35.997.08911.227***

表2.潜在变量的区别效度检测表

GBAEBIGBBI GBA0.772 EBI0.480.760 GBBI0.510.710.743

注:矩阵对角线中的数据为AVE平方根(有下划线),其他为对应的相关系数

本研究以AMOS20.0为工具,验证4个假设与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假设(1)、假设(2)和假设(3)均获得到支持各关系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8、0.71和0.51。因此建立第四个假设的结构方程式(SEM),Baron & Kenny(1986)[10]认为实验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有显着相关;(2)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着相关;(3)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着相关;(4)当中介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且回归系数显着降低。第四个假设计算的结果如图一。检测四个条件,由假设(1)绿建筑态度正向显着影响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的成立,符合条件(1),假设(2)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正向显着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成立,符合条件(2),假设(3)绿建筑态度正向显着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成立,符合条件(3),由第四个SEM发现绿建筑态度与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相关且回归系数由0.51显着降成0.21,因此假设四成立,且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为绿建筑态度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部分中介变量。中介效应达0.3。

由图一发现若单独由绿建筑态度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其解释力只有25%,但若透过中介变量(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其解释力提高至55%。假设四的结构方程式模型的适配度统计量分析结果为配适度指标(GFI=0.921)、调整后配适度指标(AGFI=0.887)、基准配适度指标(NFI=0.807)、相对配适度指标(RFI=0.895)、比较配适度指标(CFI=0.935)、增量配适度指标(IFI=0.936)、简约配适度指标(PGFI=0.649)、简约调整后之规准配适度指标(PNFI=0.744)、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0.050)、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33)等指标对本研究之研究模式进行配适度评估。评估指标均达可接受之水平表示,本研究的抽样资料以及中介模式具有良好的配适度,可适当的预测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为绿建筑态度影响绿建筑的行为意图的部分中介变量的角色。

图1.假设4之SEM

5 结 论

本研究探讨福建的大学生在绿建筑态度与绿建筑的行为意图以及环境保护行为意图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们对于“绿建筑态度”、“绿建筑行为意图”、“环境保护行为意图”均有很高的分数表示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已具有一定的成效。根据假设的成立,本研究发现绿建筑态度与环境保护行为意图越正面,则对于绿建筑行为意图有越正面的影响,可知绿建筑态度可以显着预测环境保护行为意图,环境保护行为意图又可以显着预测绿建筑行为意图。对于绿建筑态度与绿建筑行为意图之间加入环境保护行为意图变量时,环境保护行为意图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环境保护行为意图的中介效应为0.30,占绿建筑态度对绿建筑行为意图总效应(0.51)的60.78%",这表明,环境保护行为意图是绿建筑态度与绿建筑行为意图之间的中介变量,绿建筑态度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绿建筑行为意图,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行为意图间接影响绿建筑行为意图。

因环境保护行为意图为中介变量的角色,因此建议政府官方机构、学校等组织可以在推广绿建筑时除了要提升民众或学生的绿建筑态度仍外要提升环境保护行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行为与地球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们了解环境保护的实践与对绿建筑有正面的态度不仅能够维护环境生态,也能够提升自我形象,进而提升绿建筑的行为意图。

本研究所得结果受测者在绿建筑态度、环境保护的行为意图与于绿建筑行为意图均获得3.8以上的分数,总体而言算是高分,但此现象止于对绿建筑的行为意图,要获知绿建筑的购买行为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绿建筑的购买行为尚需考虑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接受度,建筑物的耐用性等诸多现实的因素,因此绿建筑的购买行为正是往后有关绿建筑研究该面对的议题。

[1]刘凯英,田慧峰.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优化[J].施工技术,2014,(4):60-62.

[2]张卫宁,李保峰.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5):16-17.

[3]Hoffman,A.J.,& Henn,R.Overcoming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green building.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2008,(4):390-419.

[4]A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cocesses,1991:50.

[5]张钢,张小军.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创新战略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7):47-56.

[6]张文萍,黄用贤,肖卫华,等.长沙市小区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设施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5,(12):75-77.

[7]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2):315-320.

[8]张辉,白长虹,李储凤.消费者网络购物意向分析——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比较[J].软科学,2011,(9):130-135.

[9]劳可夫,吴佳.基于ajzen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J].财经科学2013,(2):91-100.

[10]Baron,R.M.,&Kenny D.A.The moderator-mediator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173-I182.

(责任编校:京华,俊华)

2017-03-15

胡汉敏(1964-),男,福建龙岩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P951

A

1673-2219(2017)06-0061-03

猜你喜欢
意图态度环境保护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2:20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6:58
态度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2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19:28
态度决定一切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