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胡珊珊 本刊记者 陈涛
脱贫路上
文丨胡珊珊 本刊记者 陈涛
上海援建正安安场小学教学楼(胡志刚/摄)
贫困,是历史留给贵州的一份特殊“遗产”。如何把这份“贫困遗产”转变成山清水秀、百姓丰裕、物产富饶的礼物,是关系到贵州能否实现同步小康的关键。
被称为“黔北门户”的正安,成了贵州脱贫攻坚的重地。那么,在探索脱贫路上的途中,正安是否已经寻求到了“解法”?
历史上的正安,是渝南、黔北的重要商贸集散地,被称为“黔北门户”。后来,因为交通设施、产业结构、地形地貌等发展的滞后,正安成了全省的贫困县之一。
而今的正安,县城高楼林立,乡村黔北民居典雅别致,政通人和。随意去到一个地方,与某位老百姓闲聊,都能感受到日子的闲适而静美。
正安凤仪镇田生村呼叫中心(胡志刚/摄)
平坦的柏油马路串村入寨,新民居让山村格外靓丽,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迅速……这里的村庄正焕发新的景象。村民李春香家过去生活在深山里,去年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们一家人迁到了镇上,儿子、儿媳妇在附近产业基地打工,她和老伴经营着小店,生活算是有了新奔头。
这些新景象,对过了大半生苦日子的李春香来说,有了一种实实在在地幸福感。而对正安县千千万万的贫困群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久违的、不曾奢望过的幸福。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农民看。
正安县深知这个最朴素的道理,于是围绕“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果,百万家禽助增收”目标,以“长线扭住茶瓜核、年度攻坚烟畜粮、季度增收禽菜果”为产业发展导向,从2011年起至今,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8个,覆盖19个乡镇82个村。
清澈透亮的芙蓉江,绕过崇山峻岭,绕过农舍村庄,一路姗姗而来。芙蓉江两岸,住着几百户人家,依山傍水,春耕秋收。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加速发展,支柱产业跟不上,后续产业乏力,让这片土地渐渐落后于其他地方。
正安是贫困县,芙蓉江镇就是贫困县里的贫困镇,历届政府都因此做过不少工作,发展高粱、野木瓜等,但绝大多数产业发展都“胎死腹中”,未能成形。当前,就在这落后贫穷的地方,变化已经开始显现。
这一切都有赖于芙蓉江镇围绕“5543”党建扶贫思路,落实好“五在村”“五子经”“四大产业”“三个见成效”工作,突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延伸出“产业党小组”发挥基层党员队伍带头致富以助推产业发展。
“我们在需要产业发展的村,号召当地有能力的党员组织成立‘产业党小组’,让他们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其中又吸纳比较优秀的人员入党,这样在实现党建扶贫的同时,又可以不断充实我们的党员队伍。”芙蓉江镇党委副书记秦鹏说到成立“产业党小组”的初衷,针对大部分贫困户资金不足、技术缺乏,怕承担风险的实际,鼓励抱团作战,发挥能人带动。通过土地流转、雇请用工,资金注入、入股分红等方式,扶持一批产业大户,带动困难群众增收。
来到古乐坪林下血毛土鸡养殖园,这种集抗病性强、肉质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为一体的血毛土鸡,正成群地在核桃林下奔跑与追逐。芙蓉江镇组织委员吴启德介绍,这就是在“产业党小组”的带动下,为了解决农户短期增收,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核桃林下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业,以此实现产业多元发展。
随着养殖技术的上路,焦学林的正安天涯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开始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建立起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利益连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模式。合作社每年可出栏血毛土鸡3万羽,创造经济收入255万元,在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能使利益链接的15户贫困户年年分红。
正安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正在依托好山好水,发展起核桃与血毛土鸡共生的林下养殖、水稻与鱼共存的养鱼方式等复合产业,不仅使自然景观与田园风光水乳交融,还为村民们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正安县大扶贫产业格局的形成,正是以乡村旅游为主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全县旅游资源,将全县74个乡村生态旅游点纳入“十三五”旅游扶贫规划,大力发展生态观光、特色乡村旅游,使项目区贫困群众受益。
与此同时,以核桃、茶叶、畜牧业、特色产业为基础,着力提升农民增收能力,并积极培育各类扶贫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状况。
过去,对于“大数据”这样高大上的事儿,人们怎么也不可能把它与贫困地区联系起来。现在,放眼正安这个曾经与贫穷为伴的地方,已在积极拥抱“大数据”,力求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科技脱贫之路。
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落户黔北后,正安县的“教育脱贫”示范点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摇身一变”,成为遵义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的呼叫中心。
贫困学生胡明秀,在该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就读。学习之余,每个月最少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现在的她已成为一名熟练的服务外包产业人员。
芙蓉江是正安的母亲河,发源于贵州省绥阳县的石瓮子,由南向北流经黔渝两地,在武隆江口注入乌江,全长231公里,是乌江最大支流。芙蓉江古名濡水,又名盘古河,因与乌江交汇处的江口镇沿岸多芙蓉树,故称芙蓉江。
芙蓉江景色秀丽,山青、水秀、崖雄、峰奇、峡幽、涧深、滩险、流急、瀑飞、泉涌,天作画廊,美不胜收。在重庆武隆段的高峡平湖游览区江水碧绿发蓝,两岸苍劲树根千姿百态,丝竹垂钓,绿影婆娑。加之水鸟飞舞,钟乳垂挂,飞泉流瀑,高山翠峡,伟峰石笋,横亘10余里而不绝,珍稀动物穿梭其间。可谓兼瞿塘之雄,巫峡之幽,西陵之险,真可谓“芙蓉水美胜九寨沟,风光不减大宁河”。
“家里面条件不太好,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我就开始了半工半读。赚到的钱除了给妈妈补贴家用外,还要寄一些给在外地读书的弟弟。”胡明秀说道,我最多的一个月拿到了将近3000元,这对于我们这些贫困家庭来说,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大数据示范基地”是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扶贫攻坚”项目的现实体现,精准扶贫家庭的贫困子女除了享受国家的“两免三补”政策之外,可在这里进行半工半读、勤工助学,实现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提高自身学习业务水平的同时,早点赚钱为家里减轻负担。
据校长张信强介绍,学校按照“把学校办到园区去,把企业引到学校来”的办学思路,以创建“脱贫攻坚示范学校”为载体,对建档立卡户的423名学生,着力于就业需要、企业需求、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所作出的相应培训工作,采取“优先入学、优先就业”的特殊政策,真正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现在很火的‘滴滴打车’软件、司机提交的身份证、驾照等资料,就是在我们这里进行审核,每天能审核5万人次左右。”华唐公司负责人说,华唐和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建设黔北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为遵义培养大批专业外包服务人才,同时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燃眉之急。
在正安,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不断拓展延伸,以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为抓手,除了学生外,还带动更多的本地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群众更快摆脱贫困奔小康。
“经过公司短期集中培训后,我自己就可以在家工作。闲暇时接听电话,销售电话赠险业务,每成功一单可提成5元,一般一天可成功10单左右,工作时间全由自己支配,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谈起目前的工作,村民唐福群很满意。
人穷最怕志短。在以往的扶贫帮困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物质等有形的东西,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帮扶。正安县以教育扶贫为载体,着力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如今,正安县通过“分布式布局、区域集聚式发展”“职校+企业”“公司+农户”“现代服务+精准式脱贫”等发展方式,形成以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集群,把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打造成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引领产业转型的重要产业,走出一条贫困地区特有的科技发展新路。
五年来,正安县最可喜的变化是脱贫攻坚进展快,成功实现了县级和17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4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从18.7万降到3.2万,减少贫困人口15.5万;贫困发生率从31.4%降到5.38%,下降26.02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未来五年,正安县最大的任务仍是脱贫攻坚,还将全力以赴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到2018年,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3%以下,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国家标准摘帽条件,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