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杭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开始逐步向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尤其是社会体育这一专业,打破了异常传统的办学理念,开展了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创造了条件,而在建设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使其建设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综合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必要性;可行性
在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是其重要的内容,也是获取体育实践教学的条件和途径,对其进行建设能够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体育实践能力,并有利于建立职业发展目标,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够使自己的意志力和思想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保证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更加凸显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实现,以及探索出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分析
(一)保证基地建设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在进行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基地建设的真实性是其重要的基础条件,所谓基地建设的真实性是指保持基地建设环境以及社会体育综合实训的内容真实有效。基地建设环境所具备的真实性主要应该对学生的实训环境以及教师的工作环境进行现代化建设,从而为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与社会中的企业加强合作与联系,从而为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而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则要求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该以实训基地的实践教育作为根本出发点,从而使学生的就业进行引导,通过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工作的整体流程,掌握工作的技巧。同时,基地建设还应该保持全面性,应该将体育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展,通过创办一些体育项目、健身项目来扩充体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领悟到体育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具备适应各种学习和工作环境的能力。
(二)保证基地建设的效益性和适应性
在建设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保证稳定、持续的经济支撑是实训基地赖以创办的先决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以效益性作为基础,开展生产性实训内容,并结合创办地点的市场需求来取得一定的效益,以此作为基地建设的主要支撑,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在实训基地成立外联部门,通过外联部门加强与当地企业保持联系,并获取企业的赞助和支持,尤其是一些与体育事项相关的企业,例如,健身会馆、运动器材销售公司等都可以成为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合作伙伴,从而为实训基地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经济支持,并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实训基地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相适应,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通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市场发展动向,使学生能够及早的适应社会,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直接就业。
二、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促进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在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主要的问题便是缺乏大职业群以及大专业群的建设思想观念,从而导致实训基地得不到有效的共享和应用,并且当前还存在一些高职院校在对实训基地建设完毕之后,只是用于学生重要体育项目课程的开设,使得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对实训基地敬而远之,不能够将全校体育实践得以实现,并且这种做法也不能够使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这就使高职院校的资源不能够实现优化配置,并不利于实训基地使用效率的提升。因此,提升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樣性以及高职院校对开放政策的调整来实现其使用效率的提升,高职院校可以在基地中加设一些健身器材来推动全校学生参与健身,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促进学生的就业。
(二)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推动学生就业
由于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质,尤其是校外企业的介入,更加提升了实训基地的社会性,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一方面能够强化社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及早适应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增长实际工作的能力,并通过自身的体育理论学习来与实训基地的实践学习相互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并且,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都是初具规模,并且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而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与这种企业之间的接触机会是非常多的,这便会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企业也会更容易发现学校中的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就业。
(三)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是一类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将教学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方面,而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并且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突出,能够结合校外企业进行联合办学,从而能够强化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通过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行性
(一)高质量以及高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在条件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都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若要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必须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使高职院校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这也是迎合国家对教育的具体要求,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的合理性,因此,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加工站,在对各类人才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并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供求关系,及时掌握社会中的各项需求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实训基地的体育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好社会科研调查,并为学生的就业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使学生能够与当前的时代发展接轨,促进市场应用型人才的形成,这些重要内容都与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密不可分,体现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三)应具备充足的资金经费和场地条件
如果说资金经费是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鲜血液,那么场地条件则是其发展建设的强健躯干,这两项条件都是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得以建成的重要硬性指标,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高职院校建设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资金经费,并寻找合适的场地,使与教学相关的基础设施能够容纳到其中,例如,一些健身器材的摆放位置、篮球场地的位置、排球场地位置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要对这两个方面的条件进行重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开展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其建设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并使之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就业和发展,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瑾.高职院校社会体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6,18(3):72-75.
[2]李如喜.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4(3):88-90.
(作者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艺术与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