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品德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017-07-04 10:09张月铭
师道·教研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风传统节日品德

张月铭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思想品质培育所发挥的价值是巨大的,因此小学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充分将小学品德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促进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及道德观的建立。

一、讲述传统故事, 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小故事,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来,可谓是一举两得。在选择故事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小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并让小学生能够有兴趣听下去,能够顺着教师的指引不断地探究和思考。比如说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纸从哪里来》这部分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讲述了蔡伦造纸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了解了古代是如何造纸的,接下来我们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是怎样造纸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但此时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因此我为他们播放现代造纸的小视频,让学生知道了纸到底是如何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由古代的造纸术引申到我国的四大发明,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解读传统节日,增进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属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我们通过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例如说七夕节属于中国的情人节,我向学生介绍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端午节不单单要吃粽子,同时我给学生讲述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春节知多少》时,我们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过春节有些什么传统,再给学生普及春节的相关知识,比如为什么要贴对联、福字为什么要倒着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融入传统文化,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接受。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深入了解,有效增进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弘扬民俗民风,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小学品德课中有不少是关于民族内容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俗民风,民俗民风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尊重和弘扬民俗民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所以,在品德课中,遇到有关民族民俗民风的内容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如我在教二年级下册的《好大一个家》这部分内容时,就从中渗透了一些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等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民族风俗等。同时在课堂中还能够借助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或者民间故事,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更充分了解我們的少数民族,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少数民族人民的质朴、勤劳,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小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搭建活动平台,传承中华美德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说孝顺父母、团结同学、诚信待人、讲礼貌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仅通过单纯的说教的方式来让小学生理解到,教师还应当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来融入传统文化,借助于直观的画面以及实践的活动来达成教育目的。例如说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时和出门时给父母礼貌的告别、每天在家中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向父母和教师写一封感谢信等。只有通过实际的行为与实践,才能够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举办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组织《三字经》《弟子规》背诵大赛;开展“古诗词朗读会”;举办“颂英雄故事赛”;组办“硬笔书法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将教育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汲取并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独特魅力的同时,产生对祖国文化精髓的认同感、传承的使命感。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自强,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此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能够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民风传统节日品德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