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学校德育最前沿的实践者,如果没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如果只会一味地用旧的眼光和方法,旧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来处理纷乱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件,就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出现学生管理的误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更应该朝着智慧德育、创新德育的方向前行。
一、有效德育呼唤智慧教师
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研究新问题,不断更新和拓展现有教育内容,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点学习意识:以归零的心态,充盈自身的内涵。德育教师更要具备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育教学的素质和能力,使德育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增加德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点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學生的需求。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要大胆地让孩子去接触网络,合理引导,让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成为师生学习中强大的力量。
“+”点真实情感:在信息时代,当教师与学生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要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就必须要回归真实本性,进入一个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发展、回归主体意识的时代,教师只有呈现更多的真性情、呈现更多的鲜明态度,才能让教育更生动,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二、有效德育需要创新形式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海量化、信息表达的碎片化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导致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混乱,网络的自由性和隐蔽性更容易使学生自我放纵、不受约束,这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德育的有效性单靠单一的说教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立足现状,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外延,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润物无声地渗入学生的心灵。
1. 充分开发利用互联网的德育资源。借助网络资源与能量,拓展学生德育内容,深化学校德育活动,这是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必由之路。学校校园网的建设、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的开通, 就是一个整合网络资源、传递德育信息的良好渠道。
2. 深入开展体验式网络德育活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势,注重学生的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注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在网络条件下,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学会“选择”,分清良莠,辨别是非。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提高辨析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正确上网。因此,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和指导。同时通过与家长沟通,共同优化青少年的网络成长环境并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认知体验中,提升了自己的网络道德水平,增强文明上网的自觉性。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深刻合理的情感体验,我们注重在网络中引入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通过故事、电影、歌曲、小品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受到情感的冲击,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组织讨论,交流大家的认识和看法,展示自己的手抄报、习作、绘画等作品,更直观、深刻地进行情感熏陶。
注重学生的行为体验。一方面,通过在课余时间开放校园网使学生有机会在学校上网,把他们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并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来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网络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植树护绿、爱心帮扶等,让学生真正达到“知行统一”。
总之,“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冲击着当代德育。只有及时更新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调整德育内容,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把网络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场”,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