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课堂点燃学生激情

2017-07-04 04:50赵雪玲
师道·教研 2017年6期
关键词:商店车轮饮料

赵雪玲

我校大部分的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是批改作业时还是考试后总能听到老师们的埋怨:“这种题已经做了很多遍了,学生还是错!”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课堂教学中低效情形仍广泛存在。我们经常在思考:到底怎样教数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怎样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学中,作为一线的老师又是如何为我们的孩子撑起一片天,怎样把孩子变得聪明的?

一、多角度课堂

教学案例:在教学“认识圆”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看动画:方车轮的车与圆车轮的车在比赛,但方车轮的车行起来上下颠簸的厉害,而圆车轮的车很平稳;“为什么圆车轮的车行来又快又稳呢?”教师马上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学完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学生尝试画圆后,教师又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个别同学画得不太理想,大家想想有可能哪里出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种发散提问通过学生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各抒己见,使每个思维层次的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一提,学生便思维活跃,神情激动,跃跃欲试。在这类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予以指导,尤其是后进生和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对他们新颖独到的观点要及时表扬,对他们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允许学生不懂”。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主张“一课一得”,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的事例,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作探究式课堂

在教学案例《折扣》教学中,教学设计体现“尊重学生,体现创新”和“关注生活,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巧設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两家商店中同一件衣服的不同价格,说说你会上哪一家店购买。

师:“八折”和“九折”各表示什么意思?现在你觉得上哪一家店购买比较合算了?为什么?

师:在这两家店的价格究竟各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

[指导学生列式计算:甲商店:120×80%=96元;乙商店:110×90%=99元]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种饮料,大瓶装每瓶1200毫升,10元一瓶;小装每瓶200毫升,2元一瓶。现有三家商店出售这种饮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满30元八折优惠。

问:

(1)你喜欢上哪一家商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

(2)你们班共有多少同学?如果每位同学配备200毫升饮料,共需多少饮料?

(3)这么多饮料,上哪一家店购买可以使所花费的钱最省?请通过小组合作制订一个购买方案。思考:购买方案的制订应视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这道题具有比较开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要尽可能使学生感悟以下两点:a. 可以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商店组合购买;b. 用同样多的钱买到更多的饮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能正确地按折扣和成数进行计算,并能领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是更希望从自身情况出发,把自身的问题揪出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脚踏实地,把这块“实验地”默默地耕耘下去。只要我们切切实实地为数学教学去思考、服务,就肯定找到一条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商店车轮饮料
二手商店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车轮的位置
车轮开启赴爱之旅
分发饮料
逛玩具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