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大量事实和研究证明,课堂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生习作兴趣同样需要教学语言的激发。
一、化写作术语为明确要求
小学生写记叙文,交代“六要素”是基本要求,也是写作的基本术语,但学生并不能真正明白“六要素”是在什么时候交代,如何交代。在教学中,我会直接地要求,如果要写一件事,请在第一段写清楚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有哪些人;请在第二段写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这件事从头到尾是怎样的;请在第三段写清楚这件事最后怎样,你有什么看法。对这些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在经过几次训练之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
二、化写作概念为具体做法
案例1:我在作文课堂上让四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游戏,然后让他们写出来。结果在时间的交代上五花八门,典型的有下面这些:星期四、本周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我先让他们找出课文里交代时间的语句,他们发现大多数是“那一年”“那一天”,但《舞动的北京》写出了具体日期。学生们对比思考后发现,《舞动的北京》是写北京奥运会会徽揭晓仪式的,是重大事件、有意义的事件,而写普通事件时,含糊时间即可。
三、化直接讲解为類比说明
一次,我给六年级的学生布置的作文是,以学校文化艺术节期间看某某某同学跳舞写一篇文章。在评讲时,一篇作文写了文化艺术节期间的心情、老师们的忙碌等等,我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要删去,学生删去后依然糊里糊涂。然后我问:“大家吃过自助餐没?”很多学生大声回答:“吃过。”我问:“你是不是把所有的食品都拿来吃?”学生回答:“不是。”也有学生回答:“挑自己喜欢的吃。”我说:“对了,写作文就像吃自助餐,你喜欢吃的就是作文的主题,你不能什么都吃,所以也不能什么都写,跟主题有关的就写,无关的就忽略它。”学生们若有所悟。
四、化直讲答案为启发思考
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有一段话:“轮到我们班的舞蹈节目了,晓霞同学穿着漂亮的舞蹈衣服,像一只蝴蝶在舞台上飞来飞去,大家都跳得很认真,她们摆出好多好看的样子。晓霞同学的头发一跳一跳的,好看极了,她的脚步很轻快,她的手不时地摆来摆去,像轻风吹拂下的树枝。”姑且不论文句问题,很明显,这一段话的顺序是混乱的,看得出学生对写作顺序并不理解。我问:“当你走进一间教室,想找一个人,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好多人还是一个人?”生:“好多人。”我:“对,那你先讲很多人,还是一个人?”生:“当然是很多人。”我:“你再看看你的这段话。”这位同学看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要把‘大家都跳得很认真,她们摆出好多好看的样子这一句放在前头。”我又进一步启发他观察一个人的顺序。
五、化直接否定为反问盘诘
一次片断写作,题目是《某某某点人数》,是观察一个同学的真实行为后进行的写作训练。生问:“老师,开头要不要写校长来上我们班的作文课?”我:“你认为呢?”生:“我认为要写。”我:“为什么?”生:“因为校长来上作文课,才让他点人数。”我:“那是不是还要写校长为什么来上作文课?”下面学生开始议论,有的说要,有的说不要。我让学生看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问:“作者有没有写为什么去香山?”学生们齐答没有。然后又问:“我们写的是什么?校长点人数了吗?”学生们在问答之间,若有所悟。
六、化简单评语为具体评价
教师要尽量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实用的、个性化的评语。比如,对中心是否突出,我通常会指出是否围绕了题目来写或者写的内容是否与题目相符,明确指出哪些内容相符,哪些内容不相符。而对于层次清楚的,我则会明确指出,习作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清楚连贯。如果不清楚,我同样用找关键词的方式,将内容先后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我的作文批改以评讲和学生自改互改为主,所以多数时候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更具体地告诉学生文章好的方面有哪些,不好的方面有哪些,如何改进,学生往往能更具体清楚地明白优点所在、问题所在,也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