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静
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为人体进行了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良好的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一、在歌唱教学中,培养生活习惯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唱歌这种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学生理解和喜爰的音乐表现形式,选择针对性强、教育内涵丰富、浅显易懂的歌曲,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的有机渗透,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行为上的影响,促进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如:针对学生不会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日常的文明礼仪习惯缺失的情况,教师可选择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利用“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团结友爱一条心…讲文明,讲礼貌…”这浅显易懂的歌词,在反复吟唱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又如:针对学生收拾这一习惯的培养,教师可教授歌曲《来收拾》,通过歌词“来收拾、来收拾,我也来收拾。收一收玩具(垃圾),家里变得真干净!”的演唱,以及在歌曲伴奏下进行收拾课室(功能室、运动场等)的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懂得收拾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学生的生活习惯涉及面广泛,要培养学生进餐、起床、洗漱、睡觉、如厕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尽可选择旋律优美、易学易唱的歌曲《讲卫生》、《洗手歌》、《刷牙歌》、《摇篮曲》等进行教学和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受到教育,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二、在音乐欣赏中,培养聆听习惯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聆听、感受、理解、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如:在欣赏乐曲《惊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吓一跳》的故事引入,在讲述故事前,提出要求学生做一名安静、认真倾听的文明小听众,完整倾听教师的讲述,培养学生聆听他人叙述的习惯。接着,在聆听音乐时,提出“闭上眼睛用耳朵去聆听乐曲,并在听到吓一跳的音乐声音时,把眼睛睁开、用手捂住嘴巴继续听”的要求,当乐曲响起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要认真听,并在规定的地方做出相应动作。这一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乐曲,感受“惊愕”在乐曲中的表现,学习听音乐表现“惊愕”的表情与动作,还培养了学生安静、专心聆听的良好习惯;又如:在欣赏乐曲《好玩的樂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分别找出自己感受到的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或最讨厌的声音,音乐停止后把其中一种声音模仿出来,并与大家分享听到声音时的感受。同时也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聆听同伴的讲述,学会专注聆听、学会尊重。……通过长期的坚持,学生不仅听觉上越来越灵敏了,还学会了倾听、感受、欣赏音乐,安静、专注的聆听习惯也得到养成。
三、在音乐游戏中,培养交往习惯
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以美妙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个轻松、愉快、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体验音乐美感、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上,在情感互动、语言交流、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与同伴交流、互动、合作的机会,学会了理解、包容和尊重,掌握了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能力。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找好朋友,主动向同伴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等,并询问对方愿不愿意与自己做朋友,如果双方愿意,两人握握手成为好朋友。随后,教师教授《找朋友》的游戏玩法,要求学生与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提醒学生与好朋友游戏时,要使用礼貌用语,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肢体动作幅度不要太大等。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去找更多的好朋友,进一步强化学生主动交往的积极性;又如:针对学生间容易因小摩擦而闹矛盾的情况,教师可进行音乐游戏《拉拉勾》的教学。
四、在打击乐教学中,培养规则意识
打击乐教学不仅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活动,还是学生最喜欢参与的一项音乐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打击乐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如:在课前提出“安静入室、出室,未经允许不可随意拿、玩及触碰音乐室内物品”的要求;课堂中,学生起立、坐下、排队、搬椅子、拿与放乐器等,都以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旋律作为特定的信号,训练学生在听到某一乐曲就能够进行相对应的行为动作,在音乐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参与活动。为了让智障学生学会遵守规则,懂得爱护乐器及音乐设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玩乐器这一特点,制定一些奖励或惩戒的措施。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