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吉
关于写人和写事的文章,总会让很多语文老师头疼。仔细阅读学生的作文,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对人物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而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作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写好细节呢?
一、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借鉴和模仿
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范本具备了以下特点:构思巧妙和立意新颖;语言精妙且丰富多彩;写作手法独树一帜。因此要有的放矢,然而,我们学生的习作里面很多描写的人物形象:干瘪乏味,既无个性,又不生动,缺少感染力展开研究。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和模仿教材,吸取精华,使人物活起来。
优秀范例:肖复兴写的《荔枝》,母亲吃荔枝一件小事。这段话抓住了母亲的外貌:筋脉突兀的手、小拇指;神态:扑哧一声、不停地、那样爱怜、舍不得、不住地;动作:笑、抚摸、划、剥开、托、望、说;语言: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作者从吃荔枝这样一件小事中,通过对母亲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这一系列的细节刻画,再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位母亲伟大的母爱。荔枝,不再只是一种水果,它里面蕴含着深深的母爱。再看看文章的构思,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但并不呆板,而是有波澜有起伏。“我”在母亲临终前买了好多新鲜质优的荔枝回家,原以为母亲吃上了并为之心里感到慰藉。然而,后来才知道,母亲生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这样叙述,既有利于抒写“我”对母亲的孝情,又突出了母亲的慈爱之心。
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规律中找相关的事例,从而起到对知识的强化巩固。这些细微描写的片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掌握了细节描写,真正落实新课标里的依纲靠本,让教本成为学生的写作范本。
当然,这种临摹只是开始,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后,在临摹中力求创新。正如季羡林说:临摹培养模仿力,求像(过像则死),重借鉴,创造培养创造力;求真,重超越。季老所提倡的借鉴和模仿,即自觉地从典范的文章中汲取营养,把好的思想和写法学过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与说话的实践中去。借鉴和模仿不是抄袭和套作,而是在文章中应该有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写好细节描写,仅仅靠借鉴和模仿还只是写作的开始。
二、注重积累,为细节描写提供素材
1. 摘录法
据说黑格尔一生都用活页摘录法积累资料,这些活页资料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就是孩子最好效仿的范例。因此让学生每天摘录一句文章的优美句子或格言、俗语,再加上两个成语,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素材就丰富了,写作时还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为了引导学生能学以致用,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如学习了《荔枝》这课,就布置学生利用零用钱给妈妈或奶奶买一种物品,且这物品一直是她想要又舍不得买的。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搜集观察,留意给他(她)动作(包括身体、五官、四肢)、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等作摘录笔记,再把内容拓宽到课外,让学生收集四肢、身体的动作,每一部分的分工更细微,就手部的动作有:拾、按、搂、捏、揪、摘、拍、拿、挂、抠、抓、削、投、揍、提等;脚部动作有:奔跑、踮脚、跨、踱、蹦、弯等;身体的动作有:蹲下、扭身、直立、仰臥、曲背、跳跃等。又如学完《一夜的工作》,就布置学生仿照范例留意观察身边熟悉的人是怎样细心做事或认真学习的,并记录下来。
2. 批注法
眉批、夹注是我国传统读书法之一,它的好处是可以逐句逐段地加深理解文章内容,随时写下阅读的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还有理由不传承吗?显然,平时着重指导学生:读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写下自己所思、所悟、所感、所疑、所叹,不在于文字的多少,只要是自己的心得就行。如学习《一夜的工作》,总理工作简朴的段落描写:就让学生在“一杯、一小碟、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作批注:这些词体现了总理生活是多么简朴,想不到我的夜宵要比一个国家总理的夜宵丰盛。
这些看似虽小,但可以积沙成塔。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