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婉霞
[摘 要] 城乡结合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多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忙于生计奔波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以及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学校教师不仅要多方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践行学科渗透教学工作,还要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创建幸福的学校文化,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打造积极阳光的社区,才能更好地為城乡结合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良健康的生长环境,有效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学生;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地区逐渐成为一个特殊区域。该区域人口密集,流动性强,不同家庭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差距悬殊,这也导致了该区域整体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差。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城乡结合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需我们的重视。此外,由于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校缺乏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只能由非专业人员兼任,这样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培养。
一、城乡结合地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层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缺陷。城乡结合地区的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甚了解,往往采取与学生年龄不符的行为模式或学习模式,学生往往会产生压抑、沉默甚至暴躁的心理。此外,大多数家长长期在外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特别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长的关注与陪伴,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父母关系恶劣或父母离异会令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导致敏感多疑、充满敌意甚至行为偏执。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恰当,则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类似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原生家庭会对后代的心理特质和行为习惯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2.学生层面。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由于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相适应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学生,一方面要求独立自主,脱离大人的看管;另一方面又表现得十分幼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诱惑所吸引,尤其是城乡结合地区的学生,面对外面各种各样娱乐场所的诱惑,例如网吧、游戏厅,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疏于管教的他们逐渐沉迷其中,导致不良行为的滋生。
3.学校层面。学校的校园文化、学习环境、班级文化以及教师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会有部分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难免会出现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厌学、考试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体验,从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会造成和加剧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城乡结合地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能经常体验到快乐、满足、幸福等积极情绪,就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能不断地取得成功,改变不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成为一个自信幸福的人。因此,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做好家校社合作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影响,因此,要努力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创建幸福的学校文化,营造健康幸福的家庭环境以及打造积极阳光的社区,通过三点一面的带动,充分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普及起来,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积极的心态以及行为习惯。
1.创建幸福的学校文化
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往往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创建幸福的学校文化势在必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第一,学校领导认同幸福教育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教育理念并愿意为其付出努力,完善相关行政机制,建立专业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小组,以校园积极心理学课程、课题带动,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第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教师的人格特质和情绪都会影响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离不开培养教师的积极品质。
2.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家庭密不可分。家长的教养方式、行为模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应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力量,主动学习和实践积极心理学理念。同时,学校应该定时开展积极心理学品质培养方面的论坛、讲座或者家长会,让家长能够更近距离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促进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3.打造积极阳光的社区
城乡结合地区虽然环境特殊,但是社区是不同区域资源的统筹者。社区能够更好地调动该区域的资源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例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能够更好地利用宣传册子、媒体宣传等手段给学生和家长传授积极心理学理念,让他们在社区文化中感受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同时,社区可以创建积极、幸福、健康的文化环境,及时给予心理困惑的学生或家长更好的辅导和帮助。
(二)落实心育工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能力,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落实教学工作,践行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1.多方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课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以外,团体心理辅导、个体辅导以及学校心理辅导中心都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首先,专兼职心理老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接纳学生,理解学生;其次,要切实落实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在心育课上能够有所收获,能够认识自己的优秀品质;最后,对于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疏导学生,让其享受快乐幸福的人生。
2.全方位践行学科渗透教学工作
仅仅依靠专职心理教师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常规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让学生在每个学科都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积极心理品质。首先,每个学科的老师必须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应该创设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积极的情绪,并内化成积极的行为模式;最后,多采取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
城乡结合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坚持践行心理健康教育,践行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心理健康的诉求。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用心教育好城乡结合地区的每一位学生,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及干预[D].徐伟.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刘佰桥,王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2).
[3]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08).
[4]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04).
[5]张清霞,王赛男,王倩倩,高峰强.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
责任编辑 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