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纯
“共享经济”是从纸上谈兵的观念转化为席卷全球的现实潮流的又一个典型案例。其爆炸式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广且深。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到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滴滴打车、摩拜和Ofo共享单车等成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更让我们感同身受共享经济的便利与威力。
共享经济甫一起步,首先对服务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共享经济如今涵盖了教育、健康、食品、物流仓储、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金融等各领域,改变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式。与全球趋势同步,共享经济也在中国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快速渗透到大量分众服务领域,演变出众多创新模式。
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实现了参与各方的广泛互联;移动支付与移动定位服务使得分享变得简单快捷;网络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了资源供需方的高效精准配对,降低了个体间碎片化交易成本;社交网络和信用评价机制则催生了崭新的信用关系。没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共享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
综观世界各国的共享经济轨迹,大体都呈现出先由产业创新带动、自民间创业崛起、以个人分享为主、得到政府支持、企业级分享扩大这样一条发展路线。政府推动下的企业级分享经济的走势,尤其值得特别关注。
这一层级的共享经济,将生产方式从大规模、单一中心转变为去中心化的个人化订制,更加注重提供个人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生产方式中,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Prosumer),于是创业创新的活力得以大幅激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理想正在技术加持下一步步走向现实。
共享和众创,恰恰是共享经济的一体两面。就需求侧而言体现为人力和资源的共享,就供给侧而言则体现为个人、社群或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通过分享、协作的方式创业创新,当然门槛更低、成本更省、速度更快,这有利于发挥亿万民众的创造潜能,拓展共享经济新领域,有利于化解部分地区和产业的经济剩余难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正因如此,如今在服务业风生水起的共享经济,也将成为制造业未来的一大重要发展趋势。紧跟在服务业各类生产要素陆续进入共享经济模式之后,制造业的未来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研发、设计、生产、采购、物流等供应链环节和生产要素都将进入共享经济模式。制造业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享经济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实现了平台、资源拥有者和消费者的三赢局面,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甚至重塑,值得期待。
中国工业评论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