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本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99—01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及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下面,笔者就 “生本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教学平台
“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既体现在课堂上,又体现在课堂外。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如,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应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带动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在课堂外,要重视学生作业的开放性。比如,设计的作业不全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还有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各种形式的作业。
比如,教学完“测量”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的实践活动:一个学生将两臂伸展,另一个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下一米大概是多长;然后让身高在一米四到一米五之间的学生在操场上围成边长大概为100米的正方形;再让学生在操场上围成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100平方米的大小;让一位学生站在田径场百米跑道上的起点,另一位学生站在终点,让学生切身感受100米大概有多远;然后再让学生从起点走到终点,数一下走100米大概走了多少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的活动,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还能将课内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二、为学生设置前置性的探究作业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布置前置性的作业时不要太过深入,只需要设置一两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少量的训练即可。对于其他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来学习。前置性的探究作业应该侧重于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来进行设计。可以用口头交流或者书面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就可以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将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全面地展示出来,增加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比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设置下面几个前置学习内容:①通过自学你能谈谈什么是面积吗?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有一个用火柴摆成的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你能猜出它们哪个面积比较大吗?③有一个被打碎了一个角的长方形玻璃,你能算出它原本的面积吗?将问题一步步深入,带动学生去思考和探究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应该少讲解,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展示成果、提出质疑,通过思想碰撞,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抛出这样的问题:这里有1块蛋糕,怎样将它们公平地分给2个小朋友?然后引申出分数的概念,接着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的意义;接着教师再给学生分發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让学生动手折纸,将纸片分为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的折法又多又好。之后指导小组合作和交流,最后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生本教育”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还能够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以便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使学生能够通过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分数值评价、文字评价和口述评价。“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因此要求教师将以往的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比如教师可以在原本的评价手段中增加多个奖项,如进步奖、创造奖、协作奖、数学小老师等,对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予以进步奖,对在回答和解决问题时具有创新思维,或能够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创造奖,对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组具有协作能力的学生予以协作奖等等。实践证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一技之长,从而增强自信心。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