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2017-07-03 15:47张虹孟祥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小学生

张虹+孟祥红

摘 要: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有思想品德、预习习惯、高效听课、温故知新等,这几方面相辅相成,教师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行为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小学阶段是养成过程,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下面从几方面谈谈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

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思想,通过教师对教材的讲解,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应用于生活之中。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还有就是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后让学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按照守则和规范里面的去做,班级可以利用班会经常学习《守则》《规范》,逐条讲解,领会学习,强化学生的思想,督促学生所作所为,引导学生怎么做才是合格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达到良好的效果,抓好学科渗德,在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社会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机渗透,更加扎实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养成。

二、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超前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开端,学生先预习课文,对新课文有感知,了解新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预习对于学习新课尤为重要。在预习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现疑难点,调动学生的大脑皮层一个兴奋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要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由于学生刚开始不会预习,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对预习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在预习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对预习有兴趣,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刚开始预习,最后是教师逐步带着学生去预习,学会方法要领,再放手自己课下进行,预习要温故知新,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建立联系,不至于由于预习出现难题,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在预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能把浅显的问题解决,难题要做标记。如,生字、新词基础知识都可以解决,课文重、难点画出来,要等教师讲课时,能顺利学会。

三、会听课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边听边思考是一个有效听课方法,调动各器官处于一个兴奋点,积极思维,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跟住教师教学思路,不能边听边说,多问几个为什么,解惑开动脑筋,听课效率大大提高。有的学生上课,看着是全神贯注听讲,可一节课40分,只能坚持20多分,就听不进去,一节课下来,一知半解,长期下来,积压的多了,对听课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必然下降。小学生多数都是这样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精讲多练,变换教学方法,做到对20分钟要成绩,使得学生主动领会新知,有效掌握新知。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多数是课堂学习,学会听课,是学生成功的关键环节,自入学以来,就应当接受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听课方法的指导。

2.听课做到“五到”

听课的“五到”就是充分发挥每一个器官功能,使看、听、说、记、想互相协调。提高听课效率,一般来说,教师的板演重要,需要学生引起重视,就要看到教师有时候利用眼神和动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所以让学生听课首先是会看。再就是會听,教师讲课多数是用语言传递信息,讲授新知,听不懂,这节课的知识就掌握不了,边听边思考,边消化边理解。学生的“说”更能刺激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把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加工处理,有条不紊地说出来,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争取“说”的机会。语文课上,让学生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复述课文等。数学课上,让学生要会说解题方法以及讲清楚算理等。这些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能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大多数能积极举手发言,有的说的乱或回答问题不准确,教师也要鼓励,不要压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时,把听到的能认真做笔记,做到笔记有序。让学生会“想”,在听课过程中,善于动脑,能多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听课时,一定要从看、听、说、记、想五个方面做起,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四、温故知新

复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德国工作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学生学习新知当时是接受了,如果不重复学习,很快就会忘掉,因此,必须通过复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复习有利于查漏补缺,解决没有搞懂的问题,在课上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没听清,没记下来,可以用复习来加以解决。如,数学课上,通过练习课,加深理解不懂的地方,做题时发现,弄懂不清楚的。课后进行复习,我们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多思考,使知识理解得更深入,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无私奉献,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小学生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