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萍
摘 要:立足于小学阅读的现实情境,着眼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建构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旨在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名著阅读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似乎逐渐背离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初衷,学生更多地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享受。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一、导入激趣,设计主题
在小学阅读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根据阅读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主题。学习主题的设计和选取应紧紧依托阅读的作品,应切合小学生的阅读实际。教师可以从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情节中提炼学习主题,可以将学生对主题的争议、相关内容的质疑、阅读中的困惑加以修改作为主题,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合作探究的主动性。
以“猴王出世”的内容为例:
1.播放《西游记》视频片段。
2.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请2~3个学生补充,对《西游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出示《悟空传》中的句子,引出主题探究的人物——孙悟空。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4.出示研究主题:孙悟空形象特点探究
出示子课题:
孙悟空猴性形象特点探究
孙悟空人性形象特点探究
孙悟空神性形象特点探究
学生根据研究兴趣组成合作小组。
5.热身活动:小组竞答,培养团队凝聚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答对1题小组加2分,答错扣1分。)
《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在的山叫什么山?(花果山)
孙悟空從龙宫索取了什么宝贝作为他的兵器?(如意金箍棒)
二、创设情境,课题引领,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正式开展之初,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名著相关的视频片段,也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作品的故事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提出与作品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情绪集中到课堂之上,使学生产生对作品的好奇以及合作学习的需要,这样他们就会主动投入学习中。这一阶段的最后,教师适时地呈现学习主题,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在小组学习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通过启发、提示,引导组内成员间互帮互助,靠自己的努力或借助组内同伴的帮助解决疑难,主动建构知识。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小组对初步形成的探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报告并在组内选出代表,在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各组之间可就相关问题进行补充和讨论,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合作,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实现知识的共享,在吸收别人有益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组的探究成果。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知识的交锋,体验合作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还是以上面的子课题1为例,进行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汇总归纳结果,交流充实论题,得出以下结论。
子课题1:孙悟空猴性形象特点探究
动作:“蹦”“跳”“钻”“扯”“纵”;游戏:爬山、上树、寻花觅果、扯葛藤、捉虱子、咬又掐……做事风格:“急急忙忙”“忽然”“连忙”“捶胸顿足”等。
子课题1组学生基本结论:
孙悟空动作多为猴子的动作特点,游戏也是猴子平时的行为表现,而做事风格可谓急躁,这又与猴子的性格相同。在五庄观被两个童子误会偷吃了人参果,一怒之下就推倒人参果树,也体现了猴子冲动顽劣的本性。此外猴子喜欢吃桃子,动画片《西游记》中偷蟠桃的情节也与猴子的习性相符。孙悟空本是仙胎迸裂所产的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可见猴子是他的本体形象,他具有猴性的形象特点。
四、教师总结,效果评价
恰当的总结和评价会对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教师要根据小组的合作情况,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积极性、学习能力、合作方法、合作效果等做出评价,在评价时以积极正面的评价为主,表扬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得好的地方,表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小组,指出其长处,为其他小组提供学习的对象,取长补短,进一步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合作学习方法和行为。
总之,合作学习为小学生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成为学生较为喜爱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打开了阅读教学的新视野。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也确实推动了学生的阅读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也需要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名著阅读:语文教学的“正规战”[J].语文教学通讯,2008(2).
[2]黎畅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阅读探究教学尝试[J].文学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