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
摘 要: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基础,探讨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从而致力于把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引导其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有效;丰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致力于走向世界的前沿,因此教育部主导进行教学创新,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希望能促进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这一重要思想,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丰富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引导学生走入数学教学的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动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促进学生产生疑问。例如,五年级练习题中经常出现这一类题目:从4根5厘米、4根3厘米和4根1厘米长的小棒中,选出若干根,并使它们首尾相接,能够摆出几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引用这一类的题目,使学生准备多个小棒,运用最普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学生必然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融入问题情境后,就会更加容易在所处的环境中思考问题,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也会进一步加深。比如以下这一类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8.5米,宽4米,深2米,如果每小时可以放进8立方米水,要放满这一池水需要多少小时?(2)学校要砌一道长20米,宽0.24米、高2米的墙,每立方米需要砖525块,学校需要买多少块砖?在上述的两道题目当中,虽然说法不相同,但是其解题思路是相同的,那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明白题目的真实含义。在第一道数学练习题中,学生要先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即长8.5米乘以宽4米乘以深2米,长方体水池的体积为68立方米,然后计算长方体的水池体积内可以容纳多少个8立方米,便得知放满水池的时间为68除以8得8.5个小时。第二个题目也要用这样的方法,計算这道墙的体积之后,得出相同的单位立方米,然后除以每立方米需要的砖525块,得到学校需要购买砖的数量。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
二、打造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
在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打造教学探究式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自主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具体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打造探究式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给学生渗透探究式的教学思想,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要努力提供给学生自主研究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发挥自身的优点,懂得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例如,这类的开放题目:下表是小明摸球情况,摸了40次,每次摸出一个后再放回袋内。
袋内的( )球最多,( )球最少,再摸一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在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打造探究式课堂,在打造探究式课堂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组织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开阔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在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首先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总结能力,然后推动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点是学生能学会对问题的推理和计算,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这类的概率计算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完成。
根据所学概率知识连一连。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紧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行,创新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红英.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71.
[2]王济秀.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