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
摘 要:相比传统教育的“知识课堂”,新课改中所倡导的“生命课堂”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了首位,这就说明了“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全面体验和深刻理解。从走进生活,体验“活”数学;自主探究,经历“学”数学和实践活动,感悟“玩”数学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提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教学;生活;实践
对于体验学习,曾经有一个人做过这样一组对比实验:前者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课桌前,教师口头传授,向学生讲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这种间接学习的方式,学生也能理解教学的内容和道理;后者是让学生亲自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一样运用轮椅活动,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这就是体验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能深切体会和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态,从真正意义上增进对残疾人的同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同理,小学数学的教学也该如此。只是讲授,教师就是一位“粗鲁”的“搬运工”,将课本上的知识强行搬进学生的脑子里。但如果教师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只是引导,那么,教師就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课本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真正趣味。
一、走进生活,体验“活”数学
事实证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他的生活越是接近,他们理解和领悟起来就越轻松,而且效果也越明显。数学知识素以严谨、抽象著称,直接理解总是枯燥且困难,引入生活的例子,就可以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这些知识,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走进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且有价值的“活”数学。
首先,课前走进生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历少,自然生活经验也相对匮乏,于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很难与生活中的相应情景联系,学习起来会略显吃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前会根据课堂授课内容的需要,布置一些生活作业,组织学生走进生活,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识。学生经过亲身经历之后,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思路被打开,上课时,接受新知识会更快,更轻松。其次,课上链接生活,体验有生命的数学。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大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上。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变得鲜活,像拥有了生命力一样。学生学习数学就好似在生活一样,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二、自主探究,经历“学”数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体验学习的主角,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经历“学”数学的过程。
首先,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引入探究。相比传统教育的被动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过程是对数学知识,方法和规律的二次创造过程。教师的教学任务则是一改传统“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做法,为学生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问题上,将学生引入创造活动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储备、个性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体验和创造。其次,提供探究的机会,深入探究。“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脑海中也更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联系。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因为“不信任”学生而自以为是地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因此,这里的重点就是教师要信任自己的学生,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当你真正放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学生,他们是非常棒的。
三、实践活动,感悟“玩”数学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差,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来,就必须要“投其所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用游戏的形式开始,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一些数学实践活动改变成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因为游戏能将抽象的知识变成清晰、具体的表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放下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忘记了学习的疲劳,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总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的生活经验,而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并选择性地融入自己的经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和素养。所以说,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只是告诉给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是让我参与其中,那么,我会明白。”这就是体验学习的奇妙之处。
参考文献:
[1]王建伟.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2013(13).
[2]周良.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体验性学习的心得体会[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