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冬
摘 要:小学数学“目标导学,愉快分享”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练习反馈等环节进行自主学习。它的特点是:目标学习,独立思考,设疑解难;交流分享;练习反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愉悦感,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就小学数学“目标导学,愉快分享”教学模式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准备过程、评价方式、课堂模式等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目标导学;交流分享;练习反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目标导学,愉快分享”的教学模式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我做了三年的尝试研究,教学效果取得了一点成就。因此,下面结合“目标导学,愉快分享”教学模式谈谈我的经验:
一、小学数学“目标导学,愉快分享”的意义
“目标导学,愉快分享”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导学案预习、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教师指导等师生间的互动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导、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是其前提与基础,将教、学相联系的引导是其枢纽与核心,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学习是其最终目标。
二、“目标导学,愉快分享”教学模式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目标导学,愉快分享”的教学模式,必须把握以下方面的原则,才能让“目标导学,愉快分享”的教学模式顺利进行。
(一)导学结合原则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学生自学在前,老师教学在后,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使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的双向型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强化“导”,提高“学”。
(二)舍取比较原则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掌握的知识撇开不讲,讲解了学生仍然不会的知识舍去。根据学生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疑释难,主要对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梳理。
(三)互补矫正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导学时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一样。通过交流分享使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表现和收获。
(四)参与分享原则
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带着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见解、主张、困惑、意见,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分享、质疑、点评,真正做到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融入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三、实施“目标导学,愉快分享”教学模式的过程分析
教师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导学,愉快分享”教学模式的过程,下面做具体、详细的分析:
(一)导学案的设置与完成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提前感知教学内容的一个过程,它不仅为课堂小组交流学习做好铺垫,也为在课堂全班分享时获得了主动权。因为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他们会因此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和愉悦的心情。导学案的设置和完成可以从以下步骤进行:
1.导学案要求
把握好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教学过程的关键点,是设计好导学案的前提。设计导学案前,老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预判学生易错点、易漏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设置。例如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中的导学案:(1)了解分数加减法法则;(2)掌握通分的方法■+■=■+■=■;■-■=■-■=■。(3)仿练:①■+■ ②■+■ ③■-■ ④■-■ (4)阅读课文及教辅资料,能画图解析计算过程吗?淘气是这样计算的:■+■=■,你同意它的方法吗?从学生学情出发,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
2.内容形式
导学案形式灵活多样。为了节约学生抄写的时间,同时让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更有条理。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中,可安排学生根据如下导学案进行探索活动。下面是《分数除法》的导学案:
知识点1:分数除法的意义(对应教材第55页例1)
问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探究:从图中可以看出,■里面有( )个■,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 )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是( )。也可以这样想: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7份中的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7份中的( )份,是■,用算式表示是■÷2=■=■。
知识点2:分数除于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55页例2、例3)
问题1: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分一分、涂一涂。
探究: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7份,把其中的4份涂上阴影,即表示■,再把■平均分成3份,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相当于■的■,所以:■÷3=■×( )=( )。
问题2:算一算■÷6,■÷12,说一说。
探究:■÷6表示把■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的■,所以■÷6=■×( )=( )。
■÷12表示把■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的■,■÷12=■×( )=( )。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相当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 )。
知识点3:先画一画,涂一涂,再用算式表示结果。
■ ■的一半是多少?
通过预习,我的疑惑是 ,在课堂上能否解決 ,我的收获是 。
3.时间控制
导学案的量一般不宜过多,有铺垫,有预热,有梯度即可。内容要让一般学生乐于接受,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意犹未尽,有继续探索的欲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导学案,在课内、课外均可完成,课内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课外也不要超出30分钟。课内可开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课外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酌情完成。
(二)做好分享的指导
分享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与他人在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分享式教学就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分享众人的智慧,达到共同成长,最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1.学会独立思考
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讨论、交流,先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待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与见解后再互动交流,这样既保证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又能保证孩子的表达机会。
2.学会倾听发言
倾听也是一种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前提,也是与他人交流的基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停下手中的一切动作,这样也避免孩子心不在焉。
3.学会陈述观点
当与同伴交流时要紧扣主题,防止东拉西扯,注意理由、证据充分,有条不紊地讲述,同时注意发言的语调、语气,这也是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之一。
(三)丰富多元的课堂评价方式
启动并优化多元的学习评价机制是“目标导学,愉快分享”教学模式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交流、展示等环节中或许有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我们要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
1.小组评价
把全班分成若干四人小组,在四人中推选一名学习好、责任心强的学生当学习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情况,组织组员进行课堂交流、展示,点评其他小组的表现等,并填写好本组成员上课表现。
2.全班评价
根据学生四周来的表现,进行全班评价。根据个人单项得分最多者分别评出班级参与之星、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进步之星、认真之星。凸显优秀小组,彰显个人魅力,使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获得师生的认可,他们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3.自我评价
在课堂评价中,还应开展自我评价,让他们有机会认识自己。在完成导学案、分享与交流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四)课堂模式
“目标导学,愉快分享”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独立思考,设疑解难;交流分享,互动生成;小结反馈,拓展延伸。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愉悦感、成功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先学后教,愉快分享”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阅读释疑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前置性作业、预习提纲等学习资料,认真阅读教材、学习辅导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碰到不懂的问题做好标注、记录。
2.交流分享
课堂上,由四人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间分工合作,相互补充,把已弄懂的知识在小组内表达一遍,把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弄懂。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巡视工作,关注差异,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组交流结束后,由四人小组上台进行展示分享,台下的同学可以补充,质疑,指出错误或不足。
3.小结提炼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展示、发言,师生做小结归纳。归纳出本课的几个主要问題、学生遗漏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再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讨,然后利用教学媒材,如:教具、课件等演示,帮助学生解疑释难。最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生成知识,形成技能。
4.练习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可通过练习来进行检测。练习设计应有针对性,一般由“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三部分组成。为了能真实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基础练习”和“综合练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拓展练习”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乐于接受挑战的学生完成,中等生、后进生可以不做。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勇攀高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策略指导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重要作用。课堂是一门艺术,是孩子们充满想象的数学王国,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