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红
摘 要:“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的语言如火炬,能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教师的语言如种子,能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可见,教师言语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与优劣。特级教师之所以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孩子的心,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言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为师者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师者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给予孩子们切实风趣的评价。那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教师呢?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学堂,但不可以不学习;一个人可以没有老师,但不可以不读书。读书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乳,读书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今天比明天更有智慧,更有眼界,更有力量。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吴玉燕老师的课堂灵活多变、妙趣横生,有旁征博引的课堂讲解,有恰如其分的比喻引用,还有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真是“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为什么她的课堂就能如此的精彩纷呈呢?后来听了她的成长经历明白,原来吴老师自幼爱书,古典的、现代的、文学的、艺术的、通俗的、哲学的都会去看。像《史记》《论语》《庄子》《孟子》这些一般的女孩子从不去碰的书,她却情有独钟。饱读诗书而又富有灵性,这样的老师上课能不神采飞扬?以书为伍,书香作伴,这样的老师,语言比蜜还甜。
二、吃透文本言自如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环节,熟悉教案的每一个步子,才会成竹在胸。有了自信,语言才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才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范宗妙老师讲的《长征》,诗歌里有一句“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首诗我也非常地喜欢,很早就会背而且还会唱。可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其中的“暖”与“寒”包含着怎样的意思。在范老师的引领下,我才明白:原来其中的“暖”指的是胜利的喜悦,“寒”则指获得胜利所付出的血与泪。范老师把文本读透了,才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心理。也只因范老师对文本和课堂都胸有成竹了,课堂评价才会熠熠生辉。如“当着那么多的人,读得那么流利,真不错。”“听出来没有?刚才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感情也放到句子里读。”“读书就应该这么读。”“如果把‘不怕强调一些,会读得更好。”“‘逶迤是什么意思?(五岭一座连着一座)请读出五岭的逶迤,‘逶迤拖长一些。”拨云见日,把学生带入一座又一座高峰。
三、善于倾听靓生成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该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师生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此,这就要求教师能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时,一要专心。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要集中精力、神情专注,多与学生的目光接触,并适时地点头表示肯定或赞许,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也不要随意插话,要让学生感觉你用心听,并欣赏他的发言。二要虚心。学生的思想可能是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教师面对学生幼稚的想法,要善于接纳,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要轻易表态、乱下结论,也不要挑剔批评。三要有耐心。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反驳和争论,要耐心地听完学生表达。有时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就是在倾听中诞生的。如,宁波新城实验小学的何丽萍老师,在上一年级上册中的《菜园里》,在品文时,一个学生把“辣椒长个尖尖嘴”读成了“青椒长个尖尖嘴”。声音虽不大,但何老师听到了,她并没直接指出学生是读错了,而是说:“有一种辣椒的颜色是青青的。”这么一提醒,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还让学生认识了青椒,一举多得,导而无痕。又如,一位老师在上鲁迅的《少年闰土》,在分析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时,提到了书上一段有关跳鱼儿的文字。一个学生突然问:“跳鱼儿怎么会有两只脚?”这位老师自然地接过话:“是啊,鱼怎么会有脚?”这时,另一个学生大声说道:“娃娃鱼就有!”老师着说:“你的知识很广博!我想跳魚儿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没见过。”这位老师又借机引导:“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回答,说明闰土见多识广,因为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稀奇事。“跳鱼儿怎么会有两只脚?”课堂上的这种怪异声音常有发生。如果深入探研,意义不大;如果置之不理,学生的思绪或许就会失控,但是这位老师非常巧妙地一问:“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转移到教学的重点上来,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和人物的认识,又回到原先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倾听,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精彩点,适时点拨,收放自如,在课堂中亮起一片片精彩,真是“润物细无声”。
四、调控导向趣横生
评价语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出色表现之处给予肯定,同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语言的调控导向作用。如果能在富有调控导向的基础上,再加点趣味性,会使课堂更加生机勃勃、妙趣横生。如,本学期为了养成学生爱读书的习惯,为了调动学生阅读习作的积极性,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书虫”“我是一个小作家”等活动。同学们为获得这些荣誉,纷纷活动,每天中午的12:20分至1:00是我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孩子们看20分钟后,后面的20分钟就是佳作共享的时间。看着他们争相发言,举起的小手,我发自内心地鼓励:“刚三年级你们就知道这么多成语,真让人佩服!”“这个句子多好呀!再说一遍,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你是怎样积累了这么多好词语?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你可真行!把课外书里看到的好词佳句都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读你的作文对于老师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这些生动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阅读和习作的兴趣更浓厚了。孩子们的词语日渐丰富,视野日渐开阔,我也笑了。
提升自己,学会倾听,把握教材,学会关注,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内容翔实,有根有据,不简单地说声“好”就完事,也不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而应恰如其分地给以褒奖,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源源不断动力,让课堂生辉。
参考文献:
[1]杨红霞.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2]刘艳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类型及效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