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祥+成峦丽
摘 要: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在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所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形成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的逐渐深化,人们不但愈发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越来越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树立,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结合教师日常教学经验,简略概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应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有效学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加深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接下来,笔者据此谈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说道:“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脚力不强劲,行程就不会远;刀刃不锋利,割东西就不会深。做任何事情时,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就难以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益和巨大的事业成就。所以说,教师要想保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就要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而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天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到了如指掌,才可以在教学时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会,以促使教学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心理动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宜集中,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而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达到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水平,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习的方式难度提高,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一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在共同合作、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增加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就如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导入,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彻底落实,当前绝大部分的小学教学硬件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常规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运用多媒体播放PPT教学课件,将一整节课的内容融进PPT之中,长时间下来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而且品德与社会课程具体的知识内容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对生活的理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减少PPT的使用,而只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一些视频,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三位一体的展示,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然后通过阅读思考、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反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丝绸路到WTO”这一单元,教师可以结合当下时事,播放最新的“一带一路”微课视频或宣传视频,拉近课本与社会政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合作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亲近,有学习的欲望,便于接下来的教学讲解和深入的探究学习。
三、合理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少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而课堂交流的前提就是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合适的回答,进而逐步开展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提问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想让教学具有有效性,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目的明确、设置合理的问题。有效的提问可以让教学更有层次性和条理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快速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寻找到最终答案。例如,在进行六年级“大庆油田传捷报 中国人能制造汽车了”这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播放完有关大庆油田建设的影片片段后,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从影片中,你们可以了解到什么?”进而向学生提问思考性问题,“大庆油田的建成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大庆油田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你认为铁人王进喜的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教学过程更加有层次化和条理化,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
四、运用小游戏,增加教学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懂得好好学习对今后发展的作用,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样深刻的哲理,他们只是喜欢校园这个有很多小朋友玩耍的环境,喜欢某一个科目,甚至某一位老师,所以才想要来上学。那么课堂教学时的趣味性就是必不可少了,只有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学习和听讲;只有学生学习时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愿意配合老师学习,教学才能有效开展下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在教学时安排适当的游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積极性,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样教师的教学进度和举措就能顺利实施下去。所以说,学生在学习“革命精神照后人”和“值得骄傲的家乡人”这两课时,可以举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将历史名人的故事或特征讲给学生,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还可以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时,选取跟节日有关的诗歌,让学生看古诗选节日,进行对号入座。
五、将课堂活动与生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熏陶
教学离不开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如何运用知识,并在活动中逐步理解所蕴含的道理和观念,培养对是非观念的正确认识和礼仪道德的养成。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社会,就其学科性质来说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在生活实践和情景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学习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举办相应的民族活动,如,让学生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宣传小报,将其张贴在教室或学校;在学校举办小型民族歌舞乐器音乐会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懂得民族平等和团结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六年级下册“科学技术与人类”这一单元开展“身边科学利与弊”的演讲讨论活动,在小组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树立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的意识。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对于小学德育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务必将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合理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好地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士军.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性[J].新校园旬刊,2013.
[2]陶维福.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小作家选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