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沁
摘 要: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降低学习难度,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对此,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案例教学,对几何直观问题的解决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几何直观;解决问题;天平模型;解决方法
天平模型贯穿教学始终,是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帮助性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数学学习积累经验,这种经验对学生问题的解决具有帮助性作用。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天平模型,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解决有关问题。
一、教材设计
以某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为案例。教材设计2道习题,例题1:倍数关系假设:小美将960毫升的水倒进6个小杯、2个大杯中,杯全部被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容量的,求小杯、大杯容量各有多少毫升?例题2:相差关系假设:3个大盒与4个小盒中装球,全部装满球数量为100个。大盒比小盒多8个球,问:大盒小盒中各有多少球?
二、教學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例题1掌握率在61%,例题2掌握率在20%。针对“两种不同量的假设”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有所涉及,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等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数量相等关系,“假设”方法主要是为等量关系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假设后的等量,成为问题解决的核心。
三、设计目标
数学是一门偏理性学科,是数与形的结合。据调查显示:人们在感知能力上,对于“形”的表现较为深刻。在本次教学中,关于“数”的有关知识概念较为抽象化,因此,怎样通过“形”进行教学,简化学生学习,成为教学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方程教学中,借助天平简化学习,天平则成为方程解决的关键。但是,天平是否在等量关系解决中构成模型。笔者认为:数量相等关系模型,就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以,可以通过几何直观引导数量相等关系,进行模型构建。另一方面,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为学生后续数学探究奠定基础。而通过这样设计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简化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笔者将例题1、2进行了整合,通过苹果与梨的重量导入天平教学模型,以更好地形成比较,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教学过程
教学1:应用天平,感悟数量关系。首先,教师进行图片展示(如图一),并提出图中的天平代表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得出:4个苹果的重量为600克,进而得出一个苹果的重量。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种量建立相等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答案,为后续“假设”教学奠定基础。通过图形的形式更好地阐述数量关系,便于理解。
教学2:掌握变化的数量关系。教师将图形(如图二)呈现在学生眼前,进而学生得出:一个梨和两个苹果的重量等于600克;教师提问:我们在计算苹果与梨的重量时,是否可以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将总重量除以3?学生回答:梨和苹果重量不一,不能相除。那么,我们怎样在原有问题下,将梨变为苹果?学生经过思考回答:补充条件,梨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倍数关系)。也有学生提出:梨比苹果重150克(相差关系)。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找到假设后的天平吗?学生回答:4个苹果重量为600克。2个梨重量为600克。
这样的假设,成为问题方法研究的基础,进而让学生懂得“假设的意义”。
让学生了解问题特点。而如何假设则成为方法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假设,通过不同水果将其假设为同一种水果。
教学3:引入天平,深化数量关系。如果我们设置:梨比苹果重150克,该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假设解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得出:将梨换做苹果。这时,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发现天平两边不平衡,让学生明白数量关系相关知识点,因为将梨换做苹果后,重量减少了150克,而右边重量不变。如果想让天平平衡我们还需要在右边减150克。
通过相差关系进行问题假设,究其原因,假设后总量发生了变化,原有等量关系不平衡,进而需要重新进行等量假设;第二,假设后数量关系更为繁琐,而知识点又具有一定抽象性,需要引导学生找到切入点,而通过天平模型进行假设说明,简化学生理解,进而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通过此次教学实践,天平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学生参与性较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教学起到了帮助性作用。笔者分别从:教材设计—教学分析—设计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丁占海.读“图”教学:让几何直观自然地生长[J].教学与管理,2013(35).
[2]潘天平.几何直观在解决一次函数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