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变“教本位”为“学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為“我要学”,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学生发展
一、立足学生发展,转变师生角色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立足于学生发展,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运算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这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学习去括号、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从而看出学生对运算律起到简便运算的认识,并强化常见的几种命题形式。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又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求,在转变师生角色的同时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有的同学出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88×125,在计算时,有的同学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将其写成(80+8)×125,也有的同学用到了乘法结合律,将其写成11×(8×125),这样也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当两个数相乘时可以考虑不止一种情况,所以教师再给出101×86时,学生会想到用乘法分配律,而当给出72×125时,学生会想到用乘法结合律。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点评,由幕前走到了幕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才能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二、突出自主探究,倡导先学后教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探究、自我构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引导与合作的作用,真正知识的内化还需要靠学生本身。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微课等方式实现“先学”,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课堂因学生的需要而“教”,并在教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时,对于2、5、3的倍数和质数、合数,教师可以制作好微课,引领学生在百数表内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来探究和发现规律。在百数表内圈一圈的任务可以放到课前完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尝试总结规律,这样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也让学生在展示中收获到成功,在教师的鼓励评价中树立信心。
如在探究百以内的质数时,教师可以用投影仪将学生的作品投到大屏幕上,让其他学生对照自己做的去看一看是否正确,并对其中有争议的数字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探究中划去100以内不是质数的数,从而剩下质数,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则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形式,它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通有无,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得以加强,通过将各自的智慧融为一体,能够展示出团队力量的强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生成新的问题,在合作中实现知识的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尝试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比例的应用。首先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设计出活动方案,包括需要准备的器材,需要测量的数据等,这样就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准备。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各小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操作、记录、计算正常进行,很快就可以得出旗杆的高度,由此对于不可直接测量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进行了分工合作,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沟通交流,设计出测量的方案和操作的流程,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时,只有将学生“学”放在首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华丽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晶,刘晖.“有效教学”概念之批判[J].教学与管理,2010(30).
[2]李飞.让教学经验具有生命力[J].现代教育论丛,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