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甫,徐为民
(东台市中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江苏 东台 224200)
患者 女,47岁,因左手拇指指甲隆起,疼痛十余年加剧两年入院。患者20年前左手拇指有外伤史,当时被机械挤轧致甲床损伤,经缝合修复,甲床伤口愈合,后有指甲生长,但有轻度开裂畸形,当时并无特殊不适。近十余年来,感左拇指指甲轻微隆起,并感局部疼痛,按压后尤为明显。间歇性自服消炎止痛类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疼痛随时间逐步加重。近两年来,左手拇指指甲隆起区渐大,疼痛剧烈,持续不得缓解,感受风寒或接触凉水后疼痛更为明显,似针刺,有电灼感,向前臂和上臂放射,夜间较白天为甚,难以成眠。两年来曾多处求治,因没有明确诊断而未获得满意疗效。查体:左拇指指甲中远段开裂畸形,近段指甲菲薄,近段甲下见紫蓝色隆起区,轻按局部即有过电样剧痛。X线片示:左拇指末节指骨皮质连续性良好,甲根处见圆弧形压痕。MRI示:远节指骨背侧高信号强度改变。入院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拔除指甲,见甲床下一枚直径约8.0 mm圆球状实质性肿瘤,其顶部见突破甲床,境界清楚,四周包膜完整。去除肿瘤及周边病变的甲床组织,局部碘酊烧灼,酒精脱碘后,保留尺侧宽约4.0 mm条形甲床组织,桡侧有1.2 cm×2.3 cm指骨外露,作第1掌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骨创面。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左拇指甲床下血管球瘤(图1-4)。
甲下血管球瘤早期诊断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诊断思路狭窄、知识面局限、缺乏深入分析、以点代面诊断等因素是该病误诊与漏诊的主要原因[1]。诊断明确后,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方法[2]。血管球瘤最常生长部位为手指甲床下,多为直径2.0~3.0 mm的圆形肿物[3]。病变早期获得诊断,瘤体尚小,剖开甲床,去除肿瘤后,甲床可以直接缝合,甲床得以完整保留,手术简单,创伤较小,术后指甲正常生长,指甲外形良好,患指功能正常。
图1 左拇指指甲开裂畸形
图2 术前X线片
图3 术中肿瘤切除
图4 病理切片(镜下放大40倍)
本例术中见肿瘤直径8.0 mm,突破甲床,甲基质已严重破坏,手术切除肿瘤及周边病变的甲床组织,局部搔刮与碘酊烧灼,形成较大面积的骨外露,唯行皮瓣移植才可修复创面,可谓损失巨大,教训深刻。
指甲下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阵发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以及疼痛有冷敏性的“三联征”[4]。掌握甲下血管球瘤的致病特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地检查局部体征,临床结合影像资料检查多可获得及时的诊断。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多不甚了解,阅读影像图像时有漏报。临床医师如能够加强影像学习,提高影像阅读能力,对该病的诊断更有裨益。
[1]李志安,伍成奇,黄立新.指甲下血管球瘤误诊1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930.
[2]黄冬梅,迟江丽,苏颖,等.甲床外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3):232-233.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390.
[4]苏庆军,曲铁兵,潘江.手指血管球瘤26例临床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