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校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大邦,炎黄子孙血液里流淌的是礼仪精华。江苏省文明办《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提出学习“八礼四仪”的号召,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应积极响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让学生懂礼仪守礼仪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从自身做起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就什么样的人,学生可塑性强,都有好模仿的学习特点,教师和家长是个见人就打招呼、笑脸迎人的人,学生长期受其影响,也会不知不觉有礼貌,长期以往就会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礼仪教育不能只靠语言,更要教师和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比如,教师衣着大方得体,对人有礼,看到地上的垃圾就捡起来,孩子受其影响,也会及时捡起地上的垃圾;教师或家长与孩子相处,用语文明,言词得当,孩子无形中就会将脏话藏起;教师和家长吃相文雅,爱惜粮食,孩子就餐就不会乱丢乱扔;教师教育孩子遵守交规,家长能主动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孩子见了必定会学习模仿,下次也会主动让座;家长带孩子观看电影或演出时,专心欣赏,礼貌喝彩,不大声喧哗,孩子也不会吵吵嚷嚷,也会文明欣赏演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注意言行举止,良好文明习惯就会渐渐建立。
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教师和家长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或家长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教师和家长坚决不做。只有自身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孩子见样学样,才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理解学生,创设懂礼仪的氛围
教师和家长的处事态度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同影响。当学生因为衣冠不整被教师呵斥,孩子如果经常处于批评之中,长期以往他容易养成退缩行为,假如教师这时给予一定理解,知道孩子不是故意为之,温和的提醒“下次不要这样了”,孩子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衣冠整洁,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教育。当孩子因故失信于别人,教师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就学会了反思。同样的,当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冒了,教师递上一杯热茶,孩子就会慢慢学会感激;当孩子的礼貌行为被教师发现,被教师或家长肯定,得到大家的认可,孩子就会逐渐自觉地强化这种优良行为,逐渐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人。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当学生有失当的行为,坚持正面教育,用自身言行为指引,不断发掘学生在“八礼四仪”中的闪光点,努力创设和谐文明的礼仪氛围,把教育学生当成“牵你手,慢慢走”的温柔,陪孩子一起成长。
善用班集体的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班级每个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力作用。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优秀班干部,优秀班干部不但要学习优秀、能力强,更重要的要看其品行如何,平时处事是否得到大家的认可。人人心里有一把稱,学生也是。每个班干部成员都是品行优良,做事积极,都向着“文明班级”的奋斗目标迈进,班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班上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人人都觉得“文明班级”的创建与自己休戚相关,个个努力,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就会渐渐形成。
一个同学学习有困难,大家都来帮忙辅导,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帮助、遇到问题相互理解,这就是良好的班级。同时,班干部充分发挥民主,也会使班级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班干部管理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样良性循环,班级班风就会越来越健康。
将礼仪渗透到具体细节中
低年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当中,教师对他们的礼仪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教师可以将“八礼四仪”的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去。教师有时间可以自己督查,没时间的话可以请班干部、值日生等负责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记录。低年级的孩子自觉性差,检查不能少,只有多关注,孩子才能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比如,早晨来校的“仪表之礼”可以由值日生检查;晨间谈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言谈之礼”;排队做操、升国旗仪式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日常活动中,班级学生间借借书、借借文具,考验学生的“待人之礼”;午餐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餐饮之礼”。教师可以树典型,让学生有样学样,有时候,适当的表扬是必须的。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关怀代替斥责,用表扬代替冷漠,手把手,牵着孩子的手,陪着孩子一步一步向前走。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生活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里,人人有礼,个个上进,学生就会由他律转为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懂礼貌守礼仪,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