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晓
摘 要:绘本作为儿童从小就喜欢的读物,本身就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很多国家,绘本已经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国外优秀经典绘本的引入,我国许多一线教师也慢慢意识到绘本资源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将绘本资源有效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绘本;课堂教学;小学美术
一、巧用绘本情节,创设教学情境
在美术课堂中,情境的创设不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参与思考,尤其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更是他们极大的学习动力。采取活泼多变的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更符合學生身心发展特征,增强课堂效果。
【案例】
《三原色 三间色》是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可以说是小学生迈向色彩知识的一堂启蒙课。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绿、紫三间色,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教师通常会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将本课的知识点一一灌输给学生,而二年级的学生本来就对色彩知之甚少,再加上教师纯理论式的灌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巴拉诺夫等著的《教育学》中曾说:“教学活动和发展教学中的认识兴趣是培养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认识兴趣,笔者尝试将绘本《小蓝和小黄》带进了这节美术课中。
当看到笔者拿出《小蓝和小黄》时,学生立即被封面所吸引。“小蓝是什么,小黄又是什么?”孩子们纷纷猜测。当书被一页页翻开时,两块不规整的圆纸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有人说在这一本四十多页的白纸上只有一群五颜六色的色块滚来滚去,既抽象又晦涩,小孩子们看得懂吗?但其实这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孩子们来说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孩子们一页一页品读着,时而惊喜,时而紧张,又时而忧伤。正是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才更让孩子们产生了一种“自我同化感”。当孩子们读到:“小蓝终于找到了小黄,两人热烈拥抱——看,中间变绿了”,“哇,哇”的尖叫声此起彼伏。这个绿色实在是太美了,它不再是美术课堂中的绿色,它更象征着一种爱的颜色。
几个简单的色块、一个动人的故事,笔者利用生动的绘本故事情节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刻板枯燥的理性知识融入学生的情感需求之中。一个个故事打开了孩子们的情感通道,让孩子们在情境中生趣,在情境中生思。
二、借鉴绘本创意,启发创作思路
【案例】
《太阳和月亮》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在学习建议中提到让学生自编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并把它画出来。本课的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围绕月亮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有关月亮的故事。
首先,我让学生围绕月亮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月亮。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说说你都关心月亮的哪些方面呢?”有的学生说:“月亮为什么晚上不睡觉呢?”“月亮会不会走累呢?”“月亮为什么会一会胖一会瘦呢?”“月亮会不会被天狗吃掉呢……”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运用两个绘本故事《月亮,生日快乐》《月亮的味道》来启发和引导。《月亮,生日快乐》讲述了一个纯真而又执着的小熊坚持要给月亮送一个生日礼物;《月亮的味道》中为了能够吃到月亮,动物们一个叠一个,乌龟叫来大象,大象叫来长颈鹿,长颈鹿叫来斑马……这唤来一个个小伙伴加入游戏的场面,让孩子们倍感亲切,最后由小老鼠“咔嚓”一声咬下了一小片月亮并分给其他小动物们吃,孩子们不禁猜测:“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月亮是脆脆的吗?月亮有馅吗……”通过这两个绘本故事的引导启发,孩子们给出了许多的奇思妙想。有的孩子说“月亮一会胖一会瘦是不是因为遇到花粉过敏了呢?”有的孩子说“那月亮一会胖一会瘦要怎么做衣服呢?”还有的孩子说“月亮会不会是失眠了呢……”
通过绘本的欣赏唤起了学生对雨天的回忆,童趣十足的经历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有趣生动的画面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在这节课中,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也让学生在欣赏、回忆、体验中进行了一次愉快的美术学习。
三、模仿绘本形式,创编绘本故事
绘本的形式有很多种,大多数以横开本和竖开本为主。但是设计一本绘本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选择了相对比较简单的手卷书、四页书、折叠书等,这些形式由于表现的画面内容相对较少,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完成起来比较简单,利于操作。
综上所述,笔者从绘本自身特点出发,总结了三种绘本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巧用绘本情节,创设教学情境;二是借鉴绘本创意,启发创作思路;三是模仿绘本形式,创编绘本故事。实践证明,绘本资源对于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绘本资源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寻找到了一个新的整合点。
参考文献:
朱莉.童话·童画:绘本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