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官正梅
被幸运砸中的建筑师
本刊记者 官正梅
个人档案
李未韬,建筑设计师,重庆人,all Design中国区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建筑学学士。
套用北岛的一句诗,幸运是幸运者的通行证。
初次见到李未韬,脑子里蹦出来四个字——风华正茂。
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敢拼的精神,执掌着一个跨越国界的设计团队。
从重庆到北京,从北京到伦敦,再从伦敦回到重庆。看似从起点回到了原点,可是这个圆圈却有了巨大的飞跃——从前那个巴蜀中学的学子,现在已经学业有成;从前那个背着画夹穿梭在山城小巷里的少年郎,如今为追随英国艺术大师艾尔索普而重回故乡,为重建山城风景的至高点——鹅岭印制二厂旧址而殚精竭虑。
不是所有的年轻人一起步就有机会追随上世界级大师的脚步;不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师从业一开始就可以做自己喜爱的项目。
李未韬和他们的团队正是那个幸运儿!
说起鹅岭印制二厂旧址改造,李未韬真的像自己亲手养大了一个孩子。他说,做这个项目,故事太多了。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学术与情感的碰撞,都是走向艺术端点的一次飞跃。趴在图纸上,描画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到无比愉悦。再累,透过锈迹斑斑的窗口望一眼那熟悉的一湾江流,和江边起起伏伏的建筑,所有的困顿和辛苦都立马消尽了。他说,这种感觉很奇妙,也许只有在故土干这种累人的事情,才没有累人的感觉。
在鹅岭印制二厂旧址,李未韬宽敞的办公室,他饶有兴味地讲述了一个一个关于二厂旧址改造的故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儿,艾尔索普最经典的现代空中建筑,他品出了山城吊脚楼的味道。在艾尔索普的带领下,李未韬和他的团队在二厂的重建方案里,搞了个用五根钢柱撑起的海螺式的空中建筑。他认为这个至高点上的建筑设计应该有山城的味道。虽然这个方案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被采用,但他却十分看重这个设计,因为这个设计融入了山城的故事和情感。
在工地现场,走在钢结构的楼板上,感觉结构十分轻捷。他说,这个设计也是他们努力争取来的。原来的旧厂房空间很大,改造需要利用那个巨大的空高增加使用功能。按权威工程师的要求,采用混凝土隔层。李未韬和他的团队认为老厂房内部改造可以采用新的材料,既美观,又可以减轻负荷。他们据理力争,最后,权威被说服了,认为钢结构更合理。
混凝土柱子的保护,也是李未韬津津乐道的故事。二厂老厂房是民国时候的印钞厂,保护性改造是这项工程的使命。混凝土柱子也是历史的见证,怎么保护,这让他们煞费苦心。凭着以中央美院毕业生为班底的团队的经验,他们发现这可是发挥他们艺术秉赋的天赐良机。是的,最后,他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既能看见混凝土柱子的旧有痕迹,又能看到保护者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采用镂空带花纹的钢板把柱子包起来。这个钢包柱可谓二厂改造工程的神来之笔。李未韬们为每一块钢板精心设计了图案!在工地现场,阳台挡板、下水道隔板、走廊扶手,随处都是别致艺术的镂花钢板。看得出来,这个工程项目把李未韬们的艺术设计灵气发挥到了极致。
进入旧厂房,一条悬空的小船一下飘入眼来。对这个设计,李未韬有些得意。他说,这个过楼天桥,绝对是原创的。看看那艘悬在半空的小船,真的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它寓意二厂这座旧有建筑,从历史的尘霾中悠悠地渡到了今天,而获得新生的二厂,又将会乘坐历史的小船驶向未来呢?
李未韬们真的很幸运,他们在自己热爱的建筑设计事业中,一次又一次从艰苦的泥沼里钻出来,将自己的梦想写在大地上。
被幸运砸中的时候,李未韬们正在为下一次幸运的到来铺就道路!
责任编辑:黄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