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丝绸之路的构建与休闲体育文化的传播

2017-07-03 13:22聂秀娟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徽商徽州体育

贾 磊,聂秀娟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体育]

东南丝绸之路的构建与休闲体育文化的传播

贾 磊,聂秀娟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了兴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富甲天下,绵延数百载的徽商对东南丝绸之路开拓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创举性的构建了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利用传播休闲体育文化助推经济发展的奇迹和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开放性与兼容性的特质,为现代体育文化传播,落实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打造体育文化大国,早日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了重要启迪。

徽商;丝绸之路;传播;体育文化

1 问题的提出

崛起于皖南山区的徽商,是古徽州府(包括今黄山市歙、黟、休宁、祁门县、宣城的绩溪县和江西的婺源县)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作为中国商帮的一支劲旅,他们曾在中国商界叱咤风云数百年,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甚至涉及海外,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传奇,在国内外商业、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徽商的代表。但是关于徽商开拓的商路与 “丝绸之路” 及现代提出的“一带一路”有什么关联? 以及徽商利用商路传播体育文化鲜见有人研究。因此,分析研究徽商在开拓东南丝绸之路,并利用商路传播休闲体育文化助推经济发展,构建经济文化一体化不仅是徽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同时对紧抓当今 “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体育文化传播,实现体育强国亦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徽商形成、发展的史料及相关志书、文稿、文集等文献资料进行了查阅。 走访了当地的档案馆、文史馆、博物馆以及相关的村镇。实地考察了歙县的“徽商大院”,一些徽商家族和徽商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内容等。充分汲取学术界已有的相近研究成果,挖掘徽商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东南丝绸之路。 分析、研究了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态度及传播休闲体育文化对今天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体育文化传播,建设体育强国的启迪。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交通的统称。 因早期以丝绸贸易为主而最早被德国地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在 1887 年出版的《中国》一书 中提出 ,称 为丝绸 之 路[1]。 这 条路 又 有 狭义 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是专指汉唐时期东起中国长安,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 7000 多公里的商路;而广义的丝绸之路则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的长途商 业贸易 和 文化交 通 线的 总 称[2]。在丝绸之路百余年来的研究中,不但澄清了从古都西安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至中亚、西亚等地的绿洲丝路,而且对横亘西伯利亚的草原丝路、起自南中国海的海上丝路、穿越青藏高原的唐藩古道及中国西南的西南丝路都有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但对我国东南部,主要经内河水运,与中国对外交往紧密相关的古老商道鲜有关注,笔者称之为“东南丝绸之路”, 而中国东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应首推徽商,恳祈方家赐教。

徽商形成于南宋,大发展于明,清代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明代万历人谢肇在《五杂俎》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即指徽州)。 这一商帮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 地矛盾。 处于万山丛中的徽州,俗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粮食从来不能自给,逼得徽州人“非经营四方,绝无治生之策矣。 ”康熙《休宁县志》载:“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瞻一。 即丰年亦仰食江梦,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 ”据徽学家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资料显示,徽州地区从南北朝大明八年(464 年)的 3.6 万人到明万历六年(1578 年)激增至 145.2 万多人。 故徽州人“贫者日再食,富者三食,食惟癛粥”,“居乡者数月,不占鱼 肉”[3]。 可 见 ,徽商 是徽州客 观环 境 所 逼出 来的 ,穷则思变,变则出山。

居住在这万山环绕、川谷崎岖的徽州人与外界经商首要的是开拓商道,即丝绸之路。 徽州多山,使得陆路道途梗阻, 交通乏便,“东则有大障之固,西则有浙岭之塞,北有黄山之隘”。 而水却是开放的,连通的,并呈一放射状水网。 因此,古徽州与外界联系主要靠水路,出口有二。一是新安江,这是徽州境内的最大水系,沿江东下可直达江浙,所谓徽州八景之一的“渔梁送别”,就体现了当时渔梁码头徽商从这里扬帆起航时的悲欢盛景。时人有诗描绘道:徽黄渔梁泪湿裳,归雁写遍遥天长,数声渔笛起何处,孤舟下漱如龙骧。 第二出口是阊江,由祁门经阊江南下可入鄱阳。正如《明清徽商资料选编》一书所说:“商之通于徽者取道有二,一从饶州鄱、浮,一从浙省杭、严,皆壤地相邻,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 ”徽商开拓的商道,经上述两出口后可分为四条道。一是苏浙道。由徽州经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到杭州,再由杭州入运河至苏州,或从嘉兴经华亭塘,黄浦江达上海、南京,渗透苏浙全境;二是湖广云贵道。 由徽州沿阊江而下至饶州,或经鄱阳湖北出湖口入长江至湖广,进而入蜀、入云贵,或沿赣江溯流而上,越大庚岭至广州;三是北方道。 由徽州经苏州,通过大运河北上至山东、天津、北京转赴辽东或山西、甘肃、河西走廊至新疆与狭义的丝绸之路相连,或是由徽州经上海通过海运北上到山东、天津、北京、营口、东北等地;四是海上商道。 由徽州经上述商道到广州、上海、福州后,再扬帆出海到东南亚、日本及欧州,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如图 1)[4]。

图1 徽商开拓东南丝绸之路示意图

史料证实,在清中叶以前,徽州茶商,瓷器、丝绸和盐商就通过这条路活跃在大江南北,商贸口岸。 南为广州,以外销为主;北为北京,以将茶输入内蒙古等非产茶区。 许承尧在《歙事闲谭·歙风俗礼教考》中载:“歙之巨业,商盐而外,惟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赊”。 许氏所说的这种情况,不单是歙县如此,也是整个徽州地区的普遍现象。 乾隆时期,北京已有歙人经营茶行 7 家, 茶商字号 166家,茶店数千家。 明、清时期,扬州是以盐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徽商的势力也非常大,而且几乎垄断了这里的典当业。 明万历《扬州府志》序云:“扬(扬州府),水国也,聚四方之民,新都(新安)最,关以西(陕西),山右(山西)次之。 ”广州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出口货物以茶叶、瓷器和丝绸为大宗。 当时经营茶叶的大徽商有黟县人汪琴, 渔潭人程国远,官桥 人 朱 文 炽 、王 锡 燮 , 婺 源 人 程 锡 庚[5]。 经 济 实 力 强大的徽商还在广州修建了安徽会馆、新安会馆和婺源会馆。 《广州通志》载:“程泰仁,随乔川朱日轩贩茶至粤,众举经理徽州会馆,六县商旅均服其才。 ”[6]

中国的瓷器主要产自景德镇,而景德镇烧制瓷器的粘土则产于徽州婺源,故徽州人在中国瓷器的烧制、运输和贩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景德镇繁华的十里长街上,122 家店铺中,70%是徽州人开设的,其中有影响的大瓷商有张兆玮,婺源甲道人;张添茂,婺源旃坑人;余席珍,婺源沱川人;胡德礼,婺源高安人等。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一是通过赣江入长江,出售至江浙和北方;二是经广州售往海外。“洪宗旷,侨居景镇,理陶业,尝舟载瓷器往外江,兼收 坐 贾 与 行 商 之 利 ”[6], 也 是 瓷 器 出 口 大 商 人 之 一 。无论“China”是否就是把“瓷器”命名为“中国”,但至少很多外国人是通过“瓷器”而认识中国的,也通过瓷器上的各种彩绘,如舞龙、舞狮、蹴鞠、马球、捶丸、棋类、摔跤、射箭、秋千和许多杂技戏曲表演内容对中国体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作为瓷都大本营的徽州和徽州商人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明末徽商程次公率其子弟“转縠”于“河西”。 吴尚泽“西行入关辅,走沂陇、历燕代”。 黟县人汪孟“父与兄商兰州”。 周广“遨游大同、甘肃,输边为巨商”。 明嘉靖时,徽商扬帆出海,侨居日本者达数千人[7]。 《 重 修 古 歙 东 门 徐 氏 宗 谱 》卷 九 中 记 载 有 徽 商“贩缯航海,而贾岛中”的事迹。 在今黄山市徽文化博物馆内有两张徽商行销的路线图(图 2,3),综合来看,就是东南丝绸之路示意图。 东南丝绸之路,以内河水运为主,同时连带陆路和海路,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开放的交通体系。该条商业通道兴起于远古,成形于秦汉,鼎盛于明清。 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由朝贡时代过度到私人时代,这与东南丝绸之路的发展繁荣密不可分。 明隆庆四年(1570)的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和天启六年(1626)的程春宇《士商类要》虽没有提出“东南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但却在书中记载和反映了这一密切连接南方海上贸易的内陆交通网络,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亚于其他丝绸之路干线。

图2 徽商茶商行销区域与路线图

图3 徽商海外贸易图

正是徽商的这种强烈的扩张意识,使得这条巨大的贸易带,经由徽州到江浙皖、长三角、珠三角,西接长安、云贵川,北达蒙古和东北亚,是中国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东南段。通过这条路带动了沿途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明朝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辉煌。而徽商对这条经济大动脉的开拓和东南贸易体系的建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徽州休闲体育的传播者

徽州的休闲体育多蕴藏在徽戏中。在我国古汉语中休闲的概念与“戏”可谓密切相关,“戏”是游戏与娱乐,与体育相关的“戏”可直接称为休闲体育。

徽州人爱看戏几近痴狂。明崇祯歙县县令傅岩在《歙记》卷八《纪条示》中曰:“徽俗最喜搭台观戏。”在古徽州,由于徽商与宗族的支持,宗教祭祀、时令节气、庆典庙会、婚丧嫁娶、学生中式乃至修谱规 约 均 会 有 “戏 ”[8]。 演 戏 时 又 包 含 有 大 量 的 民 俗 体育活动,徽州乡谚有“黟县蛤蟆歙县狗,祁门猴狲翻跟斗,休宁蛇、婺源龙,一犁到磅绩溪牛”,就是其民俗体育的生动写照。 据不完全统计,古徽州民俗体育种类不下 50 种,如赛龙舟、划旱船、滚车、踩高跷、跳钟馗、嬉钟馗,嬉灯、水火炼度、蛤蜊舞、舞草龙、舞板凳龙、舞香火龙、叠罗汉、傩舞、仗鼓舞、扑蝶舞、狮子舞、钹舞、蚌壳舞、龙凤舞、舞麒麟、舞香火、舞回、游太阳、破寒酸、跳和合、跳五帝、亮船会、花 船 、抬阁 、目 连 戏、五 猖 会 等[9,10]。 这 些丰富 的 戏 曲演出往往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看戏,场面热闹非凡,这不仅催生了徽州休闲体育的发展,也成了徽州独特的文化现象和徽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戏剧与武术也有着深厚的渊源,故可以说戏剧由 武 术 发 展 而 来[11]。 徽 戏 的 前 身 是 舞 回 (傩 的 一 种 )和目连戏,就是起源于徽州本地以武艺为主搬上舞台的原始剧种。 戏谚曰“昆山唱,安徽打”。 可见当时徽戏武艺之佳,享誉剧坛。 据《东京梦华录》卷八对《目连救母》一出“中元节”的记载:“五道将军,牛头马面,夜叉罗刹,铜狗吸烟,铁耙卓跟,铜叉锉腰,蒺藜空中乱飞……,都要求瓦肆勾栏艺人有极高的武功技艺”。 明清时代徽州武术蓬勃发展,徽戏适应了人们对武艺的喜好,将武术搬上了舞台,演出常以“全武行”作号召,如徽戏《青龙棍》中杨排风的“舞棍”和与焦赞的对打,既发挥了明代“长剑术”(即棍术),又将其艺术化。 当时培养徽戏人才的戏班,也以学武功内容最多, 如 1927 年创办的徽州歙县璜田班,所学武功有大刀、快枪、二龙头、三节棍、十八刀、十八棍、箭子梯、五梅花、四股档、五股档、八股档、十股档、猴拳、偷拳、对拳、黑虎拳、虎跳、小翻、前 扑 、 探 海 、 倒 立 、 夹 剪 等[12]。 而 且 徽 戏 中 的 基 本 功(唱、做、练、打)与武术中的做、练、打同祖同宗,舞台上的弓步、马步、走步、劈腿、跟斗、鹞子翻身、云手、抱拳、亮相都是从武术中演变而来;舞刀弄棍的所有招式,栏、砍、削、压、劈、刺、扎、撩、轮、扫、挑都是武术套路的元素。 可见,徽戏既是优秀民族文化又是徽州休闲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徽戏自形成后,随着徽商的足迹,沿着丝绸之路逐步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发展。 形成了徽商走到哪里就将徽戏带到哪里,哪里徽商昌盛,哪里徽戏就呈繁荣的局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之处的扬州,明清时代成了江南的商业中心,当时富庶繁华、处处笙歌,众多伶人集中在这一地区,成为南方乃至全国的戏剧中心。 而扬州一带的商贾多为徽州人, 由于徽商对戏曲的偏好,他们把家乡的徽戏带到了扬州。 民国陈去病《五石脂》载:“徽人在扬州最古,考其年代,当在明中叶。 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而徽扬学派,亦因以大通”。 据《扬州画舫录》卷五载,有名的徽商戏班就有徐尚志的老徐班,黄德、程谦德的昆班,以及江广达的德音班和汪春家的春台班。乾隆皇帝八次下江南,徽商八次“迎鸾接驾”,组织徽班演出,供乾隆帝欣赏,徽商徽戏也因此多次承受殊荣。 随着徽商的发展,由徽商组织的戏班,由乡村走向城镇,由徽州走向都会,创造了一条“无徽不成班”的戏道,为徽州休闲体育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3.3 休闲体育与经济互动的践行者

商道是为了挣钱,戏道既为休闲也为挣钱。 徽商为徽戏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提高的动力,创新的舞台;徽戏也为徽商提供了休闲的享受,架设了与官府、民众沟通的桥梁,铺设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明代著名学者、戏剧家,徽州人汪道昆说:“夫贾为厚利,儒为名商。 夫人毕事儒不效,则弛儒而张贾。一弛一张,迭相为用”(《太函集》卷五二)。 徽戏作为一种休闲体育文化不仅成了徽商解思乡之情的娱乐方式,而且还成了他们洽谈生意、交流信息,提升商业运作的重要平台。 如徽商入粤,同时带去了以武术表演为主的目连戏(徽戏的前身),深受广东人喜爱,其中别有深意的是《目连救母》戏文里的救母英雄目连,竟是一个商人,既博得了民众赞许,拉近了感情,帮助了徽商在广东立足,而且营造了和谐的经营氛围,为商业的拓展开辟了道路。 在扬州,由于有徽商在经济上的鼎力支持,徽戏也得到蓬勃发展。 当时扬州戏曲舞台主要是“雅部”和“花部”两大类,“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包括京腔、秦腔、梆子腔、二簧调等,统称为“乱弹”。但自徽商组建“徽班”介入,名角众多,声誉渐大,以致盖过了当地乱弹。在这些徽班中,由大徽商汪春(歙县人)组建的“春台班”较为著名。他广征博引四方名角优伶,如苏州的杨八官,四川的魏长生,安庆的郝天秀、高郎亭等,因而使徽戏更上一层楼,越唱越红。 《杨州画舫录》载:“安庆有二簧腔来者,色艺最优”。 这里说的“安庆二簧”指的就是演徽戏的徽班。 史书《皖优谱》也载:“嘉庆以后,梨园子弟多皖人,吴儿渐少”。 “今乐部皖人最多,吴人亚之,蜀人绝无知名者矣”。 可见徽戏这颗耀眼新星的形成与徽商经济上的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 反过来,徽戏又助推了徽商的贸易活动,成就了两淮盐业总商汪春和鲍志道、鲍漱芳父子以及江南首富胡贯三和红顶商人胡雪岩等脱颖而出。 这样循环往复的互动关系,既推动了徽戏与徽州休闲体育的发展,又创造了徽商经济成就的奇迹。

3.4 体育强国的启示者

1.“丝绸之路”是体育文化传播的有效平台。 徽商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利用“丝绸之路”对体育文化的传播。 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交流而传播的,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的同时,都会进行文化交流,而且文化交流占据主导地位。 徽商应用古丝绸之路,在畅通物流的前提下,也积极延伸了文化包括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空间。无论是丝绸之路重镇扬州,在乾隆南巡时徽商以徽戏迎鸾,以及在北京四大徽班进京献演的盛况,至今仍令世人惊叹不已。 又如歙县《洪愫庵玉图歙问序》载明后七子首领王弁州曾率“三吴两浙诸宾客从游者百余人,大都各擅一技,世鲜有能敌之者,欲以傲于吾歙”,东道主汪道昆仅在歙县就聚集了至少二百人为 “馆伴”,“主悉邑人,不外求而足,大约各称其伎,以书家敌书家,以画家敌画家,以至琴弈篆刻,堪舆星相,投壶蹴鞠,剑槊歌吹之属,无不备。 与之谈,则酬酢纷纷,如黄河之水,注而不竭;与之角技,宾时或屈于主。 弁州大称赏而去”;还有如目连戏,随着徽商的周游天下,目连戏也传播到四面八方。 另外,几乎被遗忘的中国足球西传,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大伟绩。足球很早起源在中国,叫做“蹴鞠”。 《史记·轩辕黄帝传》中曾有黄帝用蹴鞠让士兵练武的记载,这说明在五、六千年前的黄帝时,蹴鞠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战国、秦末已大为流行,至汉代已成为一项体制、规则非常完备的体育活动。1979 年,一枚汉代蹴鞠在河西走廊西段敦煌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处出土,现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 据称这是 2000 年前汉武帝派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屯兵守护漫长丝绸之路时供戍边将士使用的娱乐工具。玩蹴鞠时不仅有当地军民参加,有时还会吸引来自西域各国爱好者加盟。蹴鞠这一活动,也就逐渐通过丝绸之路西传出国。正如布拉特 2005 年在伊朗足球杯四国邀请赛新闻发布会上所说:“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从那里传给了埃及,尔后又从埃及传至希腊、罗马、法国,最后才传至英国。 ”这又是灿烂、优秀的中华体育文化应用“丝绸之路”平台有效传播的一例。 还有“九连环”这一古老的智力体育项目, 早在 16世纪就被徽州著名剧作家郑之珍巧妙地应用在目连戏救母之中而载入文学作品。清嘉庆年间,徽商汪晴川还把它远传至日本,为中日休闲体育的交流作出了贡献[13]。可 见 ,徽商的商路也是体育文化传播的有效平台。

2.体育文化传播对构建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作用。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文化地位的空前提高,经济与文化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态势。现在西方学者就特别关注文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探讨构建经济与文化一体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要加强国家的竞争力,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改变经 济 文 化 ”。[14]徽 商 的 产 生和兴 盛 ,也是其 顺 时 应变,果 断 实行“经 济 发展 方式”的 产 物 。[15]徽 人从实际出发,“寄命于商”, 改变徽州单一的农耕经济发展模式;从“挑战海洋”到建立东南“丝绸之路”,走遍天下,形成了“无徽不成镇”的局面。 作为历史上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儒商群体,他们所到之处,引领社会风尚,积极探索社会保障,热心社会公益,倾心奉献,为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繁荣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实,徽商的实践就是一种尝试。 徽商把徽戏带入了市场,但它本质上不是商品,而是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一种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包含了诸多优秀中华文化的因素,如“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自强不息、刚毅奋进的人生态度,经世致用、务实求是的商业规则,引导、规范、激励着人的行为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其透射出的功能首先是经济功能。 与现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似;其次是社会功能。 通过高层次文化活动放射出“人类崇高的精神之光”(马克思), 培养人的高尚品德、 高雅情操,开拓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显示了文化是对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主导作用,成了财富的源泉。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体育作为一种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和覆盖面大的文化已经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文化也决定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速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文化的内在驱动力比经济、政治力具有更强大的牵动力。

21世纪经济比拼的是文化优势。各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所以我们应从徽商对体育文化传播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正确认识文化对经济作用的方式和特点,把握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坚持文化建设要融入经济,以构建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为实现体育强国打下牢固的经济文化基础。

3.体育文化传播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徽商用不畏艰辛、弃而不舍的徽骆驼精神走出了一条东南丝绸之路。 通过物质交流,把本土的茶叶、丝绸、陶瓷、木材、盐等运往周边地区乃至海外,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事业的交往,尤其是以徽戏为载体的休闲体育文化的传播,在历史上起到了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证明文化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还是 一种物 质 、知识与 精神 构 成的整 个 生产方 式[16]。 如为迎接乾隆帝的南巡,以歙县人汪春为代表的大盐商都要在扬州“扫除宿戒,懋着劳绩”,搭起规模巨大的“档子”演徽戏。据《扬州画舫录》记载:“自高桥起,至迎恩亭止,两岸排列档子”“恭设香亭,奏乐演戏,迎銮于此”。 这种丰盛的戏曲大餐不仅起到了献媚皇上之功,也为打造徽商形象,提升商业运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先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近世纪随着中国的落后和列强的侵略,丝绸之路逐渐被人们所遗弃,但新世纪重新崛起的中国,走上了强国复兴之路,这使得人们对徽商应用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文化交流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审视。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弘扬徽商精神, 凭借新丝绸之路和现代交通之便,更广泛的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担当起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现实的责任,使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4.体育文化传播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体育强国的建立,首先应重视体育精神、体育价值等体育文化的传播。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体育文化。源于徽州民间习武强身的休闲体育百戏,经与徽州傩、目连戏结合形成独具特色、以武见长的舞台表演剧种,使武术特色、武术套路得以在徽戏中保存下来。而后又在腔调和武功基础上兼收并蓄,创新成国粹京剧,成为了休闲体育的一朵奇葩,独占中国戏剧螯头,传遍华夏各地并在国外产生重大影响。大家熟知的京剧演员谭鑫培、盖叫天,就是凭借卓绝的武功活跃在剧坛。程派创始人 程 砚 秋 先生 ,不 仅 对 太极拳有 着 较 深 的 研 究[17],而且把许多武术动作都嫁接到了戏曲动作之上。除武生、武旦、武花脸需要武术,连青衣、小生等角类的表演,也要兼备武术功底。 京剧走出国门给外国人演出基本以武戏为主,外国友人学京剧也以学武术基本功开始。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概念,还是一种文化资源。 徽戏的这种开放性、兼容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对促进中华体育的繁荣,强化中华体育文化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它的大众性和开放性。 徽剧讲究的感官刺激,注重武戏和杂耍等表演形式,这也非常适合现代大众欣赏口味,我们完全可以在武戏和杂耍等表演形式上有所创新,吸引观众;二是大胆吸收和借鉴其它地域文化,兼收并蓄,在发展中创新。 就如南非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改变世界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文化价值,而体育恰恰就在其中。在当今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的冲突和价值观冲突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文化力量的较量显得尤为关键,这更突显了体育深层内涵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挑战机遇的高度敏感性和勇气与信心。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徽人审时度势,将“尚武”到“文雅”的转变同“戏”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同丝绸之路的建立和文化的传播融合为一体,迎来了社会和文化的共同繁荣。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体育强国,就必须构建自己的体育文化,首先要充分挖掘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内涵。 这是我们当前最缺乏的,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体育文化传播关系到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今天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利用新丝绸之路这一平台,汲取徽商对体育文化精神传播的经验,在促进欧亚多维文明交融的同时,掀起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二次传播,这是历史的机遇。 在古丝绸之路这条通道上,历史展现出的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而今天,我们更应用多元发展、百花争妍的体育文化果实不断满足现代人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诉求,努力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洪流中,在“一带一路”理念的倡导与实践下,秉承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促进多元文化并存,和而不同的世界文明格局,从实践上证明中华文明传播倡导和而不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与追求,打造体育文化大国则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4 结 论

曾在中国商界叱咤风云数百年的徽商,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涉及海外,为丝绸之路东南段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 徽商在创造富甲天下,左右国家经济命脉的同时,因其“贾而好儒”的文化态度,使其对徽州休闲体育文化的传播极为热衷,创举性的构建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利用体育文化助推了徽商的经济成就,提升了徽商的社会地位,达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提升的效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迹,也为现代休闲体育文化传播,落实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打造体育文化大国,早日实现体育强国提供了重要参考。

[1]孙占鳌.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上)[J].发展,2014(4):39-40.

[2]张 燕 .古 都 西 安 : 长 安 与 丝 绸 之 路 [M].西 安 :西 安 出 版 社 ,2010.5:7.

[3]蒋 甲 琛.从 物 流 角 度 看 徽 商[J].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学版,2009,11(4):335-336.

[4]娄东邮苑的博客.晋商 、徽商主要经 商路线图[EB/OL].http:// blog.sina.com.cn/blog4bcd72ab0100qbt2.html.

[5]罗 一 星.清 代 前 期 岭 南 市 场 的 商 品 流 通[J].学 术 研 究 ,1991(2):75.

[6]李庆新.明代海外贸易制 度[M].北京:社会科 学文 献出版 社,2007:262.

[7]黄山市 徽文 化研究院.徽州文化研 究 (第 二 辑 )[M].合 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03-104.

[8]赵 山 林.中 国 戏 曲 观 众 学[M].上 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1990:28.

[9]贾 磊.徽 州 体 育 文 化 概 论[M].兰 州 :兰 州 大 学 出 版 社 ,2010: 100-106.

[10]贾磊,聂秀娟.徽戏中休闲体育文化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8(5):97-102.

[11]廖允武.戏剧武术不解缘[J].精武.2007(2):50-51.

[12]柯 灵 权 .歙 县 民 间 艺 术 [M].合 肥 :安 徽 人 民 出 版 社 ,2006: 100-106.

[13]徐 元 勇.中 日 《九 连 环 》歌 曲 的 流 传 与 变 异[J].中 央 音 乐 学院学报,2001(1):53-60.

[14]塞繆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北京:新华出 版社,2010:74-77.

[15]方利山.徽商的历史启迪——徽商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合肥学院学报,2011,28(1):3-5.

[16]雷 蒙 德·威 廉 斯.文 化 与 社 会 (1780-1950)[M].长 春 :吉 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9.

[17]葛峻.京剧与武术[J].武当论坛,2005(5):29-30.

责任编辑:胡德明

The Construction of Southeast Silk Road and Transmission of Leisure Sports Culture

Jia Lei,Nie Xiuj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 collection,this paper studie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Silk Roa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y and culture made by Hui merchants who rose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flourish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being the richest in the world for hundreds of years.Besides,it also discusses the miracle that the Hui merchants boos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leisure sports culture transmission featuring openness and compatibility.What Hui merchants did has enlightened the transmission of modern sports cultu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ilk road strategy so as to build a power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dream of being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s.

Hui merchants;the silk road;transmission;sports culture

G80-054

:A

:1672-447X(2017)03-0074-07

2017-02-15

安徽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3A18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3B482)

贾磊(1971-),湖南岳阳人,博士,黄山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与徽州体育。

猜你喜欢
徽商徽州体育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论“新徽商”的定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徽州绿荫
徽商回归
2016体育年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