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芳
摘 要: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民主,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情境;生活化;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该如何着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着手培养。
一、创设数学情境,调动学生未知欲
数学情境对于学生求知欲的调动尤其重要,它是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诱因。数学情境并不是简单构造故事或童话,而应注重情境的数学性、可思考性。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数学思考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时,预设到学生对皮克定理的探索存在一定的困惑,在情境引入时,给出钉子板上一组简单多边形,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在多种方法展示后,询问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另外探索前的头脑风暴有助于思维的快速打开,给后续发现规律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情境,只有恰当创设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探求知识。
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多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与抽象逻辑思维互相促进。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直观性较强。尤其是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学习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正是基于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立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动手操作、自我探索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抽象概念具体化
数学学习所需的必要教具、学具,有趣的数学游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蝴蝶、天坛、飞机等物体,认识过的平面图形的图片。课中让学生试着沿某条直线将图形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能自然发现有些图形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这一活动内容的安排,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提出问题,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知道教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包括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
3.动手操作常态化
“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有助于在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建立纽带。动手操作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移一移、转一转等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对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深刻理解,也能轻松说出圆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而且对拼成图形前后的周长也有直观感觉,部分学生对极限思想也有了相应意识。学生从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取大量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会了去伪存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好问、善问,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建立評价体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应体现多元化,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常规的教师对学生的各类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组织小组讨论与交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层面。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可能进一步深化,以期鼓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品质。此外学生间的评价也是反思的体现,而学会反思毫无疑问是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评价—反思—修正—有效的学习,这样知识体系才能较完整的体现。
总之,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民主,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J].职业,2010(26).
[2]董田田.个性化教育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