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
摘 要:书法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加强书法课堂教学研究,采取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书写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学反思;技巧
一、善其事者,必利其器
学习书法,首先要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先不要急忙写字,了解一下书法基本观念的部分,再了解书法的工具、材料、技法,可以省去许多摸索的时间。
二、书法的艺术性与书法观念
书法的艺术性,最初始在于法度。殷商的《宰甫卣》铭文是最早的样板,字态周正并整饬中带有装饰的美感。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中井然整肃是主流。此后的秦国篆书《石鼓文》,秦朝小篆《泰山刻石》,汉朝的隶书《史晨碑》《曹全碑》、草书《急就篇》,陈朝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这些书法史上的名作,尽管书体相异且风格不同,但皆有法度可循。
三、法度的概念
法度是书法艺术中的第一道门槛。学书首先是学习笔法、字法再到章法,临写的古代名迹叫做“法书”,用笔技艺叫做“笔法”结体诀窍叫做“结字法”,而书写艺术名为“书法”。
四、教学反思
1.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就是板书,这样有很大的不足,很多微小的动作无法使全体学生都看清楚,加之粉笔和铅笔、钢笔在笔性上有较大的区别,所以,教师的示范无法引起学生太大的兴趣。而运用多媒体视频展台演示,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坐着看。跟学生用同样的笔,学生用同样形式的纸进行演示,使学生感受更真实更贴切,什么细微的动作都能够一览无遗,包括教师的坐姿、执笔方法、作业本的摆放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示范作用。
2.笔锋的运动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把它分为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两部分?
笔锋运动形式指笔毫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旋转、平动、上下移动和提按等。一切运动都是在空间和时间范畴之内进行的,因此上述运动在时间范畴内的变化“疾、迟、留驻”等,亦属于笔锋运动形式研究的对象。我们把它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笔锋运动的空间形式。看来它在笔法理论中所包括的全部内容只占很少一部分,然而却是理解整个笔法问题的关键所在。删繁去复,笔锋运动的空间形式包括如下内容:方圆、中侧、转折、提按及平动。
上述内容还可加以归并。方笔实际上分为两次折笔的组合;圆笔不过是在点画的端部施行环转而已。中锋是毫端处于点画中央的运行方式之一,与点画走向同向落笔时,笔端自然处于点画中部的方向,此即为中锋;如落笔方向与点画走向不相重合——成一角度,则落笔后稍微加以转动,亦可使毫端移至到点画中部,转为中锋运行;如落笔方向与点画走向不重合而直接运行,毫端也是始终处于点画的一侧,即为侧锋。藏锋即是圆笔;出锋分为中、侧二种,运动形式与中锋和侧锋相同。根据以上分析,可见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藏锋、出锋等,都只不过是转笔与折笔不同方式的互相组合。
3.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写书法的方法千变万化,每个人的体会不同,没什么绝对正确的方法而言。但有一点是绝对的真理,即写字就是写字,很多人写书法不是写字,而是画字甚至是描字。画字的结果是以后就写不了行云流水的行书或草书。
4.写字姿势,非常重要,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姿势不正确,写字自然不会好看,也容易受伤。写字最重要的,就是始终保持身体的端正,上半身从头部到臀部都要端正,下半身从臀部到脚掌要平开、端正。写字的纸张和身体的距离非常重要,不可以太近、太远,或偏向一边。端正姿势坐好,双手自然弯曲地放在桌上,右手手掌的位置应该在右胸口前方15~20厘米的位置,那就是写字的地方。一般写字最容易出现的坏毛病,就是纸张不动而移动身体或手去迁就纸张的位置。
5.纠误法。以自己已有认识为参照,对老师出示的错例、同学习作中的不足加以独到的分析和纠正,教师鼓励个性化的批判。
6.訓练手段重多样,培养学生意志。
补笔法:在笔画或字中缺少的那个部分,应该就是本课重点或难点,让学生在训练之后再进行补充,找出差距与不足。
尝试法:学之前先练,明了自己的“知”与“不知”,“行”与“不行”,引导学生主观地去解决问题,增加学习的动力。
书空法:练之前先酝酿情绪,寻找书写的感觉,书空几遍,眼明心亮。
比赛法:形式多种多样,以求人人参与其中,在“赛”中领悟“谦虚”和“自豪”。
正所谓: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即巧妙合理地安排笔画和间架结构,安排巧妙自然乐在其中。苦乐交织,苦中有乐,在乐学中自觉主动地磨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参考文献:
[1]郭列平.“以临代创”与“为创而创”:对当前书法创作的一点思考[J].书法,2012(12).
[2]向彬.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