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莲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性把握。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诵读 活动 语感
董遇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孙洙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愚以为,继承古人,培养普通高中生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捷径。下面就“如何培养普通高中生的语感”谈谈个人肤浅的见解。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任务驱动型早读
新课程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情感丰富,很适合大声朗诵。以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为例,学生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反复朗读诗歌,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我的实践:早读划分为三段,前5-10分钟为齐读,由课代表负责。齐读内容为课文或课文中的优美段落,或课后摘抄内容。齐读时做到“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开口朗读,体味情感。这样任一篇课文至少读了5遍,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句读,读出语气和语势,第三遍要领会文章的情韵、意境,要读出语言的轻重缓急,要抑扬顿挫地读,要声情并茂地读。第四第五……反复朗读获得情感体验,生成感悟,形成语感。
第二阶段是自读环节,让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
第三阶段是提问环节,检测学生对于课文中精彩片段的背诵,我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体会其中的韵味,感受其中的美妙,争取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如此一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美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感悟到作者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精妙,感受表达方法的精巧,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2、无意识的朗读
每天上课前2分钟,由课代表组织同学大声地齐读一段,其目的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上课的氛围,便于我开展教学活动;二来学生有机会反复地读文本,复习知识,无形之中培养了语感。
3、多形式地读
上课过程中,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形式读;同一篇课文,尝试让不同性格的学生读。以必修四第一单元的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为例,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再用PPT的形式展示戏曲和话剧的相关背景知识,指导学生阅读作品,体会曲词和说白相结合表演故事的形式具有的独特艺术趣味;分角色读,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曲词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着重欣赏曲词之美,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促感悟,感悟化语感
1、写旁批
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非常重要的手段,课堂45分钟一定要注重提高實效。以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我布置学生课前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它的磅礴气势,然后结合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说出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着“咬文嚼字”增强语感。
2、朗读、演讲训练
目前普通高中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浓、学习欲望不强,而功利性意识较强,“本我”意识较强,基于学习的生活比较单调,我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播放《朗读者》《我是演说家》《最强辩论赛》。在学习模仿之后,一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三项活动。第一轮是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篇精彩的文章,大声地有感情地读出来,献给一位你喜欢的人。第二轮是自己围绕身边发生的小事,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上演讲。第三轮组织表现较好的部分同学参与辩论赛。
3、读书角
正所谓厚积薄发,我们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内,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情节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后,可引导学生读《红楼梦》的相关故事;学习了《小狗包弟》,就介绍学生读《家》《春》《秋》……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读课外书的同时,还需要在旁边放着一只笔,一个笔记本,遇到自己心仪的语句,立马摘抄下来,供平时或早自习朗读、记忆,从而使学生积累众多的精美句段,培养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记得王尚文在《语感论》中说:“感受优秀言语作品的言语是培养语感的摇篮。”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在阅读中去感受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去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久而久之,头脑中的语言丰富了,语感自然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 .陕西师范大学教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