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2017-07-01 13:36李春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9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资源信息技术

李春华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此,对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136-02

1 前言

信息技术集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立体画面,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1]。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 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注重资源开发,拓展教学内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不但包含了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而且与军事、科技、政治等具有密切联系[2]。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入门阶段,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仅仅是泛泛而谈,不具备全面性和深入性。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运用地图册或挂图展示地理现象;而多媒体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地图实施教学,这样的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包含的信息更为全面,也更加便于查找,还可以依据教学需要任意设置比例尺。同时,借助多屏显示功能,能够让地理现象更加直观和形象,让学生一目了然,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到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实现快速分析与整合。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技术手段拓展教学资源,完全打开地理知识的大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图片、文字、音视频的优化处理,从而更全面到位地演示地理事物。它不仅能从整体上展示地理事物,而且能针对某一局部进行放大处理;不仅能从平面上展示地理景观,而且能从空间方位上进行立体化的形象展示;既能从外部特征上展示,而且能从内部结构上进行透彻展示。例如:借助计算机的三维立体展示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利用多媒体既能静态地展示地理事物,而且能动态地展示事物的变化过程,像是断层、褶皱等地形的形成过程,地理过程的演示,既能反映地理事物,又能揭示地理原理。

在信息化教具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搜集到丰富的教学所需资料素材,编辑出生动形象、实用性强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具和平台的帮助下,地理教学从死板的讲台、黑板这狭小的空间中解脱出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利用其独有优势把老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优化升级,把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多姿多彩。

地理教学中的很多科学实验抽象性较强,很难进行实实在在的演示,不能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知,对其变化的过程更是无法想象出来。如在为学生讲解日食、月食时,教师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利用其人性化的人机互动界面,随时调整演示角度,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角度,轻松而又清晰地模拟地球、太阳、月亮处在不同位置时日食、月食的不同变化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变化过程。这种直观演示教学法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直观的展示也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有效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很多地理现象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但是这样的地图是静态的,无法进行相应的地理形态变化,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很大难度,这就给课堂教学设置了障碍[3]。地理课本中包含的诸多重点和难点,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则难以化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将地理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现状,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让静止不动的地图活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如“海陆变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事先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动画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背景及过程,随后将教材中的插图用大屏幕播放出来,并提出问题:“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距离遥远,其古老地层却有相似之处?而鸵鸟不会飞行,海牛又生活在热带浅海处,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们不具备远涉重洋的能力,为什么又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可以让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地球自转带来的变化,感受太阳直射角的变化规律,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移动规律,揭示地球各地四季的变化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学生明白了四季的产生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都取决于太阳高度,于是就将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以及地球自转公转联系在一起,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能降低思维难度,加深学生印象,强化记忆效果,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强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搜集需要的学习资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料,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資源的共享,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学习活动,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地震”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联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地震事件,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通过上网,学生查找了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相关资料,了解这几次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地区,学习地震中的保护措施,如何避免伤亡;然后小组成员交流互动,小组长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记录整理出来;最后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分享本小组的学习成

果。学生通过交流归纳出地震的相关知识,强化对地震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地震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自身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成长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践证明,借助计算机这一强大的交互设备,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通过动态模拟演示功能,让学生对地理形态形成深刻印象。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在模拟演示的过程中,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不断拓展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主动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后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和作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延伸,认清现象本质特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 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地理教学效果,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处理好学科本质和现代化的关系 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处理好地理学科本质和现代化的关系,突出地理学科本质,不能违背教学的初衷。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处理好课件内在和外在间的关系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很多教师都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果,于是照搬模仿,追求形式,空有华丽的外衣,却没有实质的内涵,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从而让学生大失所望,学习的热情也逐渐降低。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课件内在和外在间的关系,提高课件的实用性。

推进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的融合 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不能视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信息技术和其他的教学手段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所以教师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其他教学手段相融合,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取长补短,各种教学手段配合穿插使用,各自发挥作用和优势,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打造高品质的地理课堂,提高地理教學的质量水平。

4 结语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常规,创新教学观念,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推进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秀花.新媒体、新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6(26):92.

[2]翟晓斌.简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应用[J].求知导刊,2016(11):114.

[3]严惠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5(12):86-87.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资源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