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剑梅
【摘要】 目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患者,将所有入选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恐惧、敌对及人际关系等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硬化;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44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89-03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1],其发病原因较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弥漫性肝损害[2],如慢性肝炎、循环性障碍、摄入大量酒精、化学中毒及长期营养不良等均可能导致肝硬化[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肝硬化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000万人有慢性乙型肝炎,而发展为肝硬化的20%~30%[4]。因肝硬化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发展到后期因严重损伤肝功能而出现腹部积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5],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发展为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6]。因此,对患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是关键,但由于肝硬化治疗时间较长,再加上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这将严重影响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对此,针对肝硬化患者的不良心理实施心理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肝硬化患者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6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肝硬化,并将入选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8例)。干预组中,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56.5±2.3)岁;胆汁淤积性肝硬化9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1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患者年龄43~66岁,平均(54.2±3.5)岁;胆汁淤积性肝硬化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指导,以及遵医嘱给予护理措施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语言开导 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7]。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做到与患者“两心相系”,对待患者要有热情、耐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体谅、同情和关心患者。因大多患者对肝硬化病情不了解,因而易出现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预后及成功案例等,并及时开导和鼓励患者,通过语言沟通的技巧增强患者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护理配合度和治疗效果。
1.2.2 交谈心思 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有利于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首先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多接触,问候患者时应面带微笑、坦诚热情,并了解患者家庭关系及其与家属相处的融洽程度,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同时,进一步了解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并了解患者在经济或家庭方面是否存在难处,尽可能让患者家属满足其心理需要,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说出内心忧虑,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其思想工作,以此帮助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2.3 情志相制 情志相制是指针对某种情志用另一种情志去调节、控制、消除,因肝硬化是不可逆的,且迁延不愈,针对此病目前国内并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情严重则发展为肝癌,故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心理,甚至一些患者自认为已无药可医,出现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的现象[8]。对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病情,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情,并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预后较佳的案例,并通过行动和语言等方式消除或淡化患者不良情志,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意识地与患者聊天,向患者说一些愉快的事情,或给患者讲笑话、看电视、听音乐等,可转移患者注意力,并抑制其忧伤情志,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通畅情志,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心情。此外,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积极地进行沟通,重视家属的作用,叮嘱家属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可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术后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9]。
1.2.4 健康教育 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重点介绍肝硬化病理知识、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相关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饮食指导等,健康教育途径可根据患者认知能力、医院软硬件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如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在实施健康宣讲时应注意方式、方法,积极鼓励患者与病友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告知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后期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此来增强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人际关系等,心理状态越佳则得分越低,心理状态越差则得分越高。(2)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对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其中,重度功能障碍:≤40分;中度功能障碍:41~60分;轻度功能障碍:61~99分;生活自理:100分。(3)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共分为3个部分,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服务态度评分≥90分;基本满意: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服务态度评分为60~89分;不满意: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服务态度评分<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本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恐惧、敌对及人际关系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总满意度(94.74%),明显优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满足不了社会和人们的需求[10],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现代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适应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更好地服务,尤其是根据患者心理变化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肝硬化疾病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可反复发作的长期弥漫性肝损伤临床症状,患者肝脏组织中的细胞逐步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后肝脏组织逐渐形成纤维隔,使得肝脏组织渐渐硬化。长期临床研究证实,肝硬化疾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病情反复发作,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由于对病情缺乏了解,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甚至因情绪低落,情绪不佳而对周围人或医护人员产生敌对,并感到人际关系紧张[11]。因肝脏与患者精神情志有着密切关系,故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会严重影响到肝功能,甚至导致肝硬化疾病的发展速度加快。对此,在肝硬化患者治疗期间對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开导工作,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心理变化,与患者交谈心思,以亲切和蔼的语言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鼓励,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同时,通过情志相制抑制其忧伤情志,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通畅情志,使其心理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恐惧、敌对及人际关系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这一结果与庞红华等[12]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洪,向述天.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5):546-550.
[2]郝娟,刘成海.肝硬化辨病与辨证的临床诊断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2):967-970.
[3]李春兰,王国华.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64-66.
[4]严俊,周红萍,陈晓瑾,等.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EB/OL].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7(1):42-46.
[5]刘斌,方正亚,孟冬梅,等.肝硬化并发症治疗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2):1152-1155.
[6]李彦俊.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8(8):119-120.
[7] Viviana M Wuthrich,Ronald M Rape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group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13,5(12):14-16.
[8]肖秀丽.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16(8):421-422.
[9]黄艳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焦虑状况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552-1557.
[10]于东,徐光辉,许新玲.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体会[J].农垦医学,2014,36(3):271-273.
[11] Elisabeth J Kunkel,Jin Sung Kim,Hie-Won Hann,et al.Depression in Korean immigra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related liver diseases[J].Psychosomatics,2011,11(6):59-61.
[12]庞红华,袁天喜,向圆花,等.综合性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心理健康状况、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