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7-07-01 17:15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文化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学课堂

李 庚(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文化与教育】

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李 庚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直接进行交流与接触的重要环节,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文以内蒙古某师范类高校为例,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其课堂管理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总结出当前高校课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课堂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高校;课堂管理;课堂评价

一、研究背景

课堂由教师、学生、课堂情境三大因素组成,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将这三种要素协调起来的课堂管理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与教学效果的评估也需要通过课堂管理来支持。当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时,其所适合的课堂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中小学阶段的课堂管理强调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而高校课堂中教师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因此,高校课堂往往体现出较高的自由度。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多数大学生的年龄处于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关系亲密。

笔者在对内蒙古地区某师范类高校的调查中,就该校学生对所开课程的认识、对课堂管理的看法及对课堂的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了高校课堂管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3个题目,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内蒙古某师范类高校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21份问卷无效,3份遗失,回收率为92%。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被调查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达到了76.09%。大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在学校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学习生活,其调查结果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堂管理的总体认识。

二、当前高校课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制度中学习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制度层面对学生课堂管理影响的一方面在于,高校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单一。从构成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各部分所占比重来看,期末考试或考察对成绩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作业与出勤率则构成了学生平时的课堂成绩,而与课堂管理相关的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且教师往往轻视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对学生学习缺乏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估。因此,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轻视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平时课堂学习的轻视,这也为学生逃课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心理基础。

在笔者针对高校课程成绩期末检查方式的调查中,赞成任选课考试的学生占13.04%,赞成必修课考试的为35.87%,赞成任选课考查的学生占69.57%,赞成必修课考查的学生占36.96%。可见,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终结性评价以考查的方式更加适合自己,而赞成课程以“考试”方式进行期末检查的学生并不多。在数据汇总时笔者发现,认为修读任选课可以学到知识的学生占71.74%,为了凑够学分的学生占68.48%,这表明学生迫于学分的要求而不得不选课,同时也表明学生对能通过选课而学到知识的期望。研究表明,多数学生赞同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而考查类的课程不像以考试形式进行终结评价的课程,其对学生期末复习的把关不严格,但这并不表明考查类课程会重视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可知,多数考查类课程对学生的课堂要求十分松懈,很少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方面存在问题

1.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责任心不强

高校教师普遍尊重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对学生上课出勤、听课状态的要求也不像中小学那样严格,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采取了放任的态度,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高校的教学多受限于课时紧张,教师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课堂教学的流程常由教师来掌控,师生互动交流较中小学来说非常少。教师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纠正制止也缺乏力度,更有些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置之不理。高校很多公共课采取大班化教学、统一课程表、统一教学内容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对知识的自我选择权,这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公共政治理论课上选择“机械式听课”和“偶尔听一下”的被调查学生占总量的73.91%,这一方面说明教师讲课缺乏生动性,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教师课堂上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缺失。

2.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不当或管理能力不足

图1 学生被提问并回答问题后的听课状态

如图1所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被教师提问并回答问题之后,有高达43%的学生会不再认真听课,这属于“隐性逃课”的范畴,亦反映出教师在课堂管理互动环节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当之处。[1]当然,这也只是高校教师课堂管理方法不当的一个方面,但由点及面,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环境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传统上,高校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轻视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很常见。在学校招聘教师时,其很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进行考察,且在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也缺少与课堂管理相关的培训内容,使一些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三)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自控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学生升入大学开始进行集体生活时,他们不再像中小学那样处于教师与家长的双重监控下,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往往会使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

调查表明,在276名学生中,有22.83%的学生选择不会逃课,有事会跟老师请假;63.04%的学生表示,无特殊情况不会逃课;14.1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选择性地逃课;34.88%的学生表示,逃课是由于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当。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出勤的。在对学生迟到率的调查项目中,65.22%的学生表示,会提前或准时到教室;33.70%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迟到,而极少数学生会经常迟到。因此,课堂管理也应该针对学生的逃课和迟到情况来进行改进。在专业课程认知上,有51.09%的学生表示,本科学习的知识有用,或多数课程有用;46.74%的学生认为,本科学习的部分课程有用;也有极少数人认为,本科所学课程完全没有用。这些数据表明,学生自身对高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着偏差。

三、高校课堂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为构建合理的课堂管理体系、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的交流与互动,在于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情境之间的协调。“课堂既然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共同组成的小型社会,课堂就不应由教师独自主宰,而应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构建。”[2]

(一)学校层面应对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学习成绩量化是学校制度层面改革的重点。“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诉求。”[3]学校要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一定要对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在笔者的调查数据中,有11.96%的学生认为,即使教师经常点名,他们也要看心情去上课;更有3.3%的学生认为,教师如果不经常点名,他们就不会去上课。这表明,高校对学生缺勤的惩戒力度不够,使学生产生侥幸的心理,这就需要在学校制度层面建立起严格的、常态化的课堂管理要求与规范,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来促进教师的课堂管理,也为学生的课堂行为提供准则。[4]

学习结果评价的片面性为教师的课堂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改变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调整有关课堂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制度约束。可以将出勤率、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学生听课状态等计入学生学习总成绩,并注重形成性评价,避免期末终结性评价所占分值比例过大而使学生不注重日常的学习表现。

(二)教师方面的调整与改变

1.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发展,即在人的发展中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不同个体的适应性。在高校课堂中,教师应该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限于课时的安排,很多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地交流与沟通,笔者经过调查认为,在班级容量大、教师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通过学生合作与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上述的许多问题。“我国清代教育家梁启超倡导教学方法改革时,要求教师用‘讨论式的讲授’,以‘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法’进行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毛泽东同志的‘十大教授法’中第十条就是‘干部班要用讨论式’”。[5]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高校教学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6]

根据调查显示(图2、图3),学生更喜欢通过互动性更强的讨论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讲授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进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图2 学生喜欢的课堂学习方式

图3 课堂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情况

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地沟通是师生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课堂交流不仅能够保证教师将教学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在教学中,使他们不偏离课堂教学,达到管理课堂的目的。[7]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课堂事件和冲突,有些是破坏性冲突,有些是建设性冲突,教师要通过与学生沟通来控制冲突,努力减少破坏性冲突的发生,引导建设性冲突的良性循环,以促进积极的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8]

2.课堂纪律的维护与课堂结构设计

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中,有44.57%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上管理的缺失是出现课堂问题的原因。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归因。如果出自教师自身因素,就需要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如果出自学生因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心理辅导;如果涉及学生对课堂管理规范不满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课堂管理规范。

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方面,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的规划都可以表现出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需要教师认真对待。高校课堂中往往不给学生安排固定的座位,很多学生上课前提前到教室只为了抢到后排或角落的座位,以便课上搞小动作不被教师发现。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可采取让后排或角落学生登记姓名,在下节课上课前要求他们坐在教室前排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课间调换座位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减少“隐性逃课”现象的发生。问卷调查显示,在100分钟的课堂上,有26.09%的学生表示,可以保证的有效听课时长在50~70分钟;而42.31%的学生则在30~50分钟。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必要时应组织学生临时休息。

(三)学生层面的教育与促进

1.对学生进行认知层面的教育与引导

在大学,学生既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技能,同时也需要系统地接受专业知识,以为自己的能力打好基础,因为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知识与潜力才是最有竞争力、有价值的,而学生自身对高校课堂上所学习知识的实用性存在质疑、高校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枯燥、社会上流传着的“上学无用论”等,都是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与引导,以纠正其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2.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学生自我管理探索

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往往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些非正式群体进行因势利导,以使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自律与组织他律相结合,更有利于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时,课堂问题行为也会相应地减少。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管理规范、学生分组管理课堂纪律、学生自评打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等方式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1]于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归因与课堂秩序重构——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6):55-58.

[2]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

[3][4][6]张文强.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37-39.

[5]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66-168.

[7]辛继湘.课堂教学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6.

[8]肖东戈.冲突管理视野下高校课堂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长毋相忘

2017-04-12

李庚(1994-),男,辽宁葫芦岛人,主要从事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研究。

G715

A

1673-7725(2017)06-0134-05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