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7-01 16:12计军涛王静英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开腹

计军涛 王静英

(许昌县人民医院 外二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计军涛 王静英

(许昌县人民医院 外二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患者通常症状较为严重,因而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普外科急腹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能够为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可靠且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对于胆总管结石治疗的应用率也明显提高。本研究对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27~68岁,平均(47.5±15.4)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1±4.2)个月,胆总管直径0.6~2.1 cm,平均(1.4±0.2)cm。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寒战、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少数患者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按照入选研究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是全身麻醉情况下行开腹手术治疗。将胆囊切除后,取出胆总管结石,常规留置T管引流。手术后20~30 d时接受T管造影检查,对于胆总管下端证实存在无结石残余的患者,则证实其手术成功,可将T引流管拔除。

1.2.2 实验组 行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手术设备为奥林巴斯CF-301胆道镜以及德国生产的KARLSTORZ-26003BA30腹腔镜。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保持左侧倾斜、头高脚低的体位,通过胆道镜和腹腔镜对结石情况进行探查,四孔法操作建立人工气腹,压力控制在14 mm Hg左右。为了保证穿刺孔与胆总管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可选择剑突下3 cm右侧1~2 cm部位进行剑突下穿刺,其他穿刺部位同常规LC手术,常规分离胆囊动脉、胆囊管,解剖胆囊三角区后,将胆囊动脉用超声刀直接离断。为了避免小结石经胆总管进入胆囊内,通常无需将胆囊管切断,而选择用可吸收夹夹闭胆总管,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牵引胆总管组织。在无血管的胆总管与胆囊管交汇处,纵向切开胆总管前壁1~1.5 cm,胆汁完全吸除干净后,经剑突下用胆道镜穿刺孔置入手术部位,胆总管内结石用取石网篮取出。彻底冲洗胆总管,进行彻底、全面的胆道镜检查,确定不存在结石残留后,常规留置固定T管,将生理盐水经T管注入,加压后检查有无渗出现象。将胆囊组织常规切除。手术4周后实施T管造影检查,对胆总管下端有无结石残余及其通畅性进行检查,如畅通且无结石则可拔除T管。

2 结果

实验组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3 讨论

胆道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胆道疾病,其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于减少残石并降低复发、有效引流、切除病灶、取净结石[1-3]。随着近年来纤维胆道镜等微创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保证Oddis括约肌的功能完整。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临床上通常将其作为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判断的金标准。这一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Oddis括约肌,能够保证胆道结石一期手术治疗效果,适用于ERCP禁忌征或是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4]。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LCBDE手术具有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大大缩短、术中出血少、切口感染风险小、术后瘢痕小、创伤小等显著优势,且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效果好。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尚未形成一致的判断标准,通常认为其适应证如下:①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2.0 cm;②肝内胆管结石,且结石发生于Ⅰ、Ⅱ级肝管内;③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或者梗阻性黄疸患者;④胆总管扩张或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在1 cm以上;⑤以上合并或是不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

综上所述,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陶涛.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附523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8):649.

[2] 陈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2(7):545.

[3] 陈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4(8):975.

[4] 黄康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2(6):421.

R 65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103

2016-11-28)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开腹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