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局长 刘绍辉
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
■ 唐山市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局长 刘绍辉
当听到唐山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心里除了欣喜之外,更多的感谢和感动。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为提升义务教育整体面貌奠定坚实基础。多年来,各级领导、教育干部、广大校长教师通过艰辛的劳动,为提升均衡发展整体水平付出了心血。
唐山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唐山市率先在全省完成“普九”任务,到2001年,获得全国“普九”工作先进地区,完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次蜕变;到2009年,唐山市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地区,“城乡均衡、县域均衡、校际均衡”的唐山模式在全国推广。2016年,全市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成为唐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回顾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主要源于我们在三个方面的坚持:
坚持科学机制,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力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一是坚持科学的规划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规划、意见、方案,近十年来,先后出台了《唐山教育改革与发展(2008-2020年)规划》、《唐山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唐山市学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基础教育百校帮扶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和推动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序、高效运行。二是坚持强有力的投入机制。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各县(市)区累计投入达159.7亿元,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先后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51所,改扩建学校416所,新增学位9.4万个,新增校舍面积151.4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56.7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3396间。投入9.05亿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新增图书743.5万册,新增计算机7.7万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班通”比例接近100%,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坚持完善的督导机制。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教育督导网络,积极构建督政、督学、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建立了市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评估结果纳入当地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体系。市县人大、政协对全市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题督导调研,保证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
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模式。唐山地处冀东大地,北半部是山区,南半部是平原,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区域实行灵活的义务教育发展模式。一是寄宿模式。针对迁安、遵化、迁西等县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一直受到“布局散、规模小、质量低”的困扰,为此,我们积极推动“小学高年级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低年级和教学点全覆盖”的发展模式。如迁西县投入2.5亿元,建成寄宿制学校22所,使全县所有初中全部具备了寄宿或半寄宿能力,1公里以外的小学生和所有初中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为减轻家长负担,迁西县每生每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00—400元、交通费100元,并免除住宿费。二是校车模式。针对平原地区地势开阔、交通发达,但路途较远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由政府出资统一购置专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模式。如丰南区免费接送距离学校2.5公里以外的农村小学生上下学,全区一半以上的农村小学生享受到了这一实惠,为此,他们制定了“定线路、定时间、定人员、定时速”的接送制度,筹建了候车亭,设立了站点安全员,随车配有安全员,对司机也实行了准入机制,《中国教育报》曾对丰南经验进行过全面报道。三是信息化模式。针对城乡教学水平差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也能享受到最先进的教学资源。致力于“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100%;远程教育覆盖率达96%。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建成了市、县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我市现代教育装备配置和运用的工作经验被称为“唐山现象”在全省推广。2015年,我们引进北京数字学校优质资源,我市1470所中小学,1.2万名教师及教研人员拥有登录账号,近80万名中小学生受益。
坚持深化改革,切实推动义务教育内涵提升优质发展。推动优质均衡发展一直是唐山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旨在让更多的唐山百姓享受到均衡发展的成果,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因此,我们坚持探索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是大力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模式。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四化”管理的意见》、《唐山市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唐山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很多鲜活具体的模式。如丰南区的“星级学校”管理模式,开平区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等“六大校园工程”建设模式等。二是积极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坚持把师资均衡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培训拉动、骨干带动、机制推动”“三动”战略,全面建立“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全市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初中教师达到99.5%。启动实施“名师工程”,连续5年评选市级名师,目前全市“名师”总数达到213人,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辐射作用的名师团队,通过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组织名师“送教下乡”等,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积极推动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2016年,在全市推开教师校长交流工作,343名校长、3448名教师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促进了优秀校长、教师资源的有序流动。三是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从2013年起,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印发了《关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128所试点学校,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改革课堂模式,高效课堂建设蓬勃开展,涌现出了如路北54中、开滦十中、滦南宋道口中学、古冶46中等一批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全国首届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分别在我市举行,推广我市教学改革经验。2016年初,我市高效课堂建设被确定为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唐山市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四是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合作。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全力实施“百所学校对接京津行动”,积极与京津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2016年,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唐山实验学校、唐山金桥道尔顿国际学校等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开学,我们还引进了北京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三中、广渠门中学、北师大附中等20所基础教育名校资源,分别与我市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引进北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西城区等22所优质小学,与我市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引进京津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为唐山义务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唐山市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全部达到国标,但均衡发展永远在路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全力推动均衡与优质的和谐统一,推动实现高水平、高层次的公平优质发展,最终实现教育事业更高层次的公平,形成区域协调、布局合理、资源均衡、注重质量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