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国土资源局 唐琰斌 黎钰文
建德市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取得初效
□建德市国土资源局 唐琰斌 黎钰文
为了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建设布局散乱、用地粗放低效、公共设施缺乏、乡村风貌退化等问题,建德市于2015年选择大洋镇高垣村作为全省首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通过村镇市三级共同努力,历时近两年时间,完成了大洋镇高垣村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该村以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为抓手,积极推进并打造耕地保护、产业升级转型、美丽乡村建设三大升级版,取得初步成效。
1.健全机制,项目化管理
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为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原则,确保规划编制试点顺利推进。结合该村实际,抓好规划落地,对规划后续具体实施,如各类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等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表格化执行,分项、分步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产业升级转型、和谐家园建设、基本设施配套五大工程,共计47个具体项目,并推行项目领导联挂责任制和分级管理负责制,形成“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执行好规划管理、协调和监督机制,分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实施各环节不停滞、稳推进。
2.公众参与,民主化推进
规划编制、实施中积极发动村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尊重村民意愿,维护村民财产和发展权益。编制单位分成四个工作小组,历时近两个月,对该村800余户农户,走访每户农家、每幢住宅、每处地块,听取每一户的意见建议,对全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细化。充分利用村内已组建的村民微信群,强化规划公示、意见征询,通过创建公众号、村民政务公开平台、LED展示等方式,公示已审批规划成果、土地利用村规民约和规划实施开展情况,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规划管制内容、村域发展蓝图、项目动态,并遵守规划管制规则,主动参与到规划的监督、管理中来。
▲大洋镇高垣村桥头新村安置区
3.积极试点,规模化经营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将乡镇一级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到具体地块,实现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高垣村在试点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积极探索“新两田制”土地流转模式,即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到户的前提下,将农户承包田按一定比例划分为“保障田”和“收益田”两部分,“保障田”按家庭人口数进行均等分配,“收益田”统一委托村集体或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进行统一流转。目前,该村已将由于土地开发整治新增的1000余亩耕地,通过“新两田制”模式流转,其中“保障田”400亩,“收益田”600亩。下步,将“新两田制”逐渐扩大到全村农户承包田,所得收益除“保障田”外,“收益田”按面积实行一年一分红,预期平均每户可分到800-1000元/年。
1.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机制
高垣村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再细化、再落实,与各田块保护责任人签署保护责任书,明确田块边界、面积、质量等级、田块编号以及保护措施、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严格执行建德市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将耕地保护补偿费发放与耕地抛荒、违法违规用地等情况相挂钩,对示范区内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分别给予每年110元/亩、70元/亩的补偿。推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明确了8位“田长”,实行网格化、责任化管理,做好日常基本农田保护巡查工作。同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规划安排土地开发项目9个,面积1842.75亩,其中垦造水田1634.55亩、垦造旱地208.2亩;建设用地复垦项目11个,面积162亩;旱改水项目1个,面积299.7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3个,745.95亩。保护与补充相结合,实现了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管理,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与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转变。
▲大洋镇高垣村村貌
2.推动了村级产业升级转型
规划以一产整合提升为基础,对现有蚕桑养殖、茶叶种植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其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引入优势特色农产品,以提升产业效益,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对垦造耕地项目所产生耕地,以150元/亩的标准(每年按10%租金递增),由村登记造册集体统一流转,该村已有1000余亩土地,与相关企业达成土地流转意向,计划种植玫瑰等高附加值的作物,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户均可增加收入500元/年。推进一产与三产相融合,现已有意向投资企业,五年内投资约5000万元,打造景观,拓展游客可参与的耕作、播种、采收、加工等农事体验活动;配套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将旧民居改造成农家乐、农家客栈,利用原有村道的改造、串联观光体验型农业基地、孝子牌坊、吴氏宗祠等,形成一条农耕民俗特色旅游路线,预计每年可吸引20万人次/年前来参观,可为该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大洋镇高垣村百年和孝文化牌坊——“孝子坊”
3.促进了整村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对高垣村各自然村,设置了发展型、保留型、萎缩型等不同规划引导方向,按照“宜建则建、宜通则通、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设施和施工。在抓好高垣村和谐家园新建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村庄内部建设用地潜力,按照盘活再利用和复垦两种利用方式,安排盘活再利用地块26个,面积13.65亩,主要用于原拆原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修建村庄内部道路;复垦地块93个,面积162亩,主要用于美丽庭院改造、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对农户庭院、房屋外立面统一进行整治,完善停车场、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建配套,修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在宜耕区块按照“造田”即“造景”,突出景观功能,实现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美丽乡村初具雏形。现美丽庭院创建已完成300余户,基本营造出“田围村绕、村嵌田间”的乡村景观,为最终打造“茶山桑海·和孝养生”的美丽高垣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