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芳
(福建省南平市夏道中学)
摘 要:中学生阅读古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宽视野,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引导学生浸润在素雅清香的古诗文中,传承美德,启迪心灵智慧,塑造完美人格。
关键词:古典;诗文;健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引领学生品读古典诗文,饱览祖国秀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發扬光大。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阅读古典诗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探究古典诗文的鉴赏方法,使学生鉴赏诗文时有具体的方法,消除他们的畏惧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文欣赏能力,旨在传承美德,启迪心灵智慧,塑造完美人格。
一、举办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通过品读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班级开展了课前演讲5分钟。由学生按座号轮流介绍古典诗文、名人的故事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校园内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在班级走廊,楼梯张贴名人名言;班级内图书角布置各具特色,有“古典诗文推荐”,有“读后一得”等供学生课间学习。
学校组织“读书先进班级”“读书先进少年”的评选,树立典型激励学生,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读书节上,活动精彩纷呈:如古诗词积累竞赛、古诗词朗诵会、“我爱古诗词”手抄报比赛、“我最爱的一首诗”、“我与古诗词邂逅”、“我心中的诗景”绘画比赛等。其次,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报评比、古诗文书法作品展、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作文选评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的开展,吸引了更多学生投身阅读活动,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
课余时间,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诵读古诗文,交流读书心得与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鉴赏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拓宽视野,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视野的拓宽、智力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对各类优秀读物的广泛阅读和研究。通过课内外广泛阅读有关典籍,既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古今中外,凡优秀的作品能源远流长,其常常就是作家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价值观等得以表现。
教师要牵引学生流连于古诗文字里行间,让学生的心灵浸润在这素雅的书香里,让学生在古典诗文中尽情游弋,获得青春的畅想和对生命的感悟。在博览群书时,教师应引发学生用敏锐的视角去发现品味书中的内涵与真谛。诗文读多了,积累多了,“胸中有丘壑”,自然写文章信手拈来,抛砖引玉,行云流水。
受阅读的影响,爱看名家作品的学生,他们作品的语言或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些名家的痕迹,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海洋里徜徉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不言而喻。
例如:学生在《古诗苑漫步》中巧妙运用苏轼的诗句,连缀成段,文笔隽永:从他“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里,我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豪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看到了一个乐观豁达的诗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又看到了一个忠心爱国的勇士。读着他的篇章,我触摸到了他的潇洒、豁达、忧伤。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自觉地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诵读熟记古典文化经典,以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启迪,并获得写作借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作时,学生自然就会迸溅出创作的火花,写出构思精妙、文笔流畅、主题深刻的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得越多,写文章就会文从字顺,引经据典,一气呵成。
三、传承美德,启迪心灵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如天边的明珠,熠熠生辉。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道德意识淡薄,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阅读篇目,不仅要指导学生诵读,还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今后应该如何改正。
古诗文,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古诗词名句串联”“我喜爱的一首诗”等活动能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学习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高洁傲岸的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滋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夯实了学生的人生根基。
四、增强意识,塑造完美人格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乃至成熟的关键时刻,但学生的人生信仰却异常肤浅,价值观单一,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鄙夷不屑,对现实中的榜样模范嗤之以鼻。如果此时让学生诵读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在吟咏古典诗文中懂得真、善、美,假、恶、丑,对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抗争的民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比比皆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高尚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曹操的《龟虽寿》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写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及对未来宏图大业的向往。我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追求理想,豪情满怀的李白;有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杜甫;有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这些古典诗文中英雄人物浓郁的爱国之情与人格魅力,对塑造学生人格、树立人生楷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诵读古典诗词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如,在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优美的同时,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叱咤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自己壮志的“咏怀诗”。在这和谐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屈原等人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
学生在阅读古典诗文中,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写作能力,而且在阅读古典诗文中,变得知书达理,将自己吸收的思想内化,酝酿后变为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做一个有思想、有修养的人。
参考文献:
[1]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语文出版社,2003-01.
编辑 薄跃华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