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绮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教师不仅仅停留在对语言知识记忆和运用以及阅读技巧的传授上,而是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真正使学生具备区分信息、选择性接受信息的能力,养成质疑、评判以及推断的习惯。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Module4-Module6的学生课前预习作业为载体,对提问实例进行展示和分析,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吸收知识,成为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阅读者。
关键词:高中英语;预习作业;批判性思维
在“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學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要做的不是读懂文章,而是听懂教师的讲解。学生不需要主动参与到文章的阅读中进行大胆预测、分析和验证,更不用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批判性阅读不是一种单纯地理解、接受和提取文本的某些信息,更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笔者在对高中英语人教版Module4-Module6(三本书)授课阶段,开始尝试让学生对每单元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留足时间让学生体验开放性的深度思维训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事实,不盲从权威,从而能够提出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个人观点。
一、关于课前预习
1.缘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在字面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价值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评判和对文本意义的自主建构。基于上述目标,笔者曾在课前的备课环节动足脑筋,尤其关注课堂问题的设置,希望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文本的内涵,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但是,经过对人教版三本书(Module1-Module3)的授课情况来看,仍有两个问题困扰着笔者。其一,再精心的备课也只是老师的一己之力,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从而使我们的日常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其二,基于目前大班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现状,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提问的机会,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于是,在对人教版接下来的三本书即Module4-6的授课阶段,笔者开始尝试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2.预习作业的内容和要求
在新单元开始前,笔者会给学生布置基于新单元词汇和文本的预习作业,这项作业有专门的本子和固定的上交时间。预习作业的内容大致分为三块:Part I (Word study):学生从本单元的新单词列表中选出10个重点词,通过查字典摘录整理该词的用法、搭配和重要例句。Part II(Collection):学生预习本单元三篇文本(Reading,Using language, Reading Task), 摘录3~5句重点句型,并做出批注。Part III (Questions):基于文本,提出你在阅读中存在困惑的问题(可以是语言点,也可以是文本内容)。
3.检查和反馈
预习作业上交后,笔者会特别关注第三部分的提问。一部分提问笔者会在学生的预习本上直接与学生互动,另一部分提问笔者会做好摘录,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全班讨论和解惑。后者的许多精彩问题是从学生的思维认知角度出发的,老师在备课中并没有预想到,但却是很值得推敲和挖掘的问题。在收集学生的问题中,笔者有了许多惊喜的发现:于老师,备课永无止境,学生的问题启发了老师的新思考;于学生,问题激发了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为接下去的课堂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预习作业中学生提问实例分析
基于人教版高中英语第四至第六册课本(Module4-Module6),学生在预习作业中的提问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关于语言点(language points)
在没有布置预习作业时,课文中需要被特别提及解释的语言点往往都是根据老师的经验和判断选择的,因为老师对本班级学生的总体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通常都是心中有数的。但对某些细节问题的掌握程度或理解情况,老师在课前的预想和判断还是会有些疏漏。
(1)语法
例1. Module 4 Unit 1 P45的文本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Any child born in prison had to stay there and had no chance of an education.” 学生提问:“字典上education一词没有可数的用法,为何此处可以写成an education?” 这个问题的提出告诉老师,鼓励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同时,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如何查阅字典做一些指导。字典上education一词的标注是[singular,U], 所以对education这个词的数的变化理解应该不只局限于不可数,还可以用单数。
例2. Module 5 Unit 1 P7的文本中有这样一个句子:“Although he had tried to ignore them, all his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led to the same conclusion: that the earth was not the centre of the solar system.”学生提问: “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这是客观真理。为什么此处没有使用一般现在时态?”根据自己已有的语法知识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但是该学生忽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们今天的客观真理在哥白尼时代还不是客观真理。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明白了语法不能死记硬背的道理。
(2)词义
由一些已学词汇组成的语块,有时候很容易成为课堂讲解的死角,看似容易的部分,其实学生并不太理解。师生间的理解差也可以通过预习作业中的提问得以避免。
例3 Module 4 Unit 1P7中有一个句子:“However, Elizabeth was not content with her easy life and her growing family.”学生对其中的growing family就不太理解。笔者在课堂上补充了女主人公的背景(Elizabeth had 11 children, 5 sons and 6 daughters.)后,学生豁然开朗。
例4.Module 4 Unit 4 P66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n India, Hindu people join their hands in front of their faces and bow their heads.”虽然这个句子并不难看懂,但是学生对这串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十分明白。课堂上笔者用身体语言做了一遍示范,学生立刻茅塞顿开。
(3)搭配
英语语言中的搭配是学生记忆中的重点,而其中的介词搭配又是最令学生抓狂的。在预习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些与介词使用有关的问题。
例5.Module 6 Unit 4 P26中有一个句子中用到了increase 这个词的介词搭配“ All scientists subscribe to the view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earths temperature is due to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like coal, natural gas and oil to produce energy.”学生习惯用increase of , 所以笔者根据学生的这个提问在课堂上根据实例 the increase of 1°C in the earths temperature,把两个困扰学生的介词分析清楚。
(4)词的活用
课前预习中最能抓眼球的是一些老词新用,学生阅读中遇到此类现象往往疑问最多。学生能提出问题就会更主动地关注问题的解答。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性,当然也就成为课堂上讨论的重点。
例6.Module 5 Unit 5 P34 “For second degree burns, keep clothes cool by putting them back in a basin of cold water, squeezing them out and placing them on the burned area over and over again for about an hour until the pain is not so bad.” 學生根据已有认知判断squeezing them out 中的them 应该指water比较好理解,但根据water的不可数性和上下文来看,此处的them 似乎应该指代clothes.原来对于词组squeeze out而言,squeeze the water out 和 squeeze the clothes out 是一个意思。
例7. Module 6 Unit 1 P2 “Without the new paints and the new technique, we would not able to see the many great masterpieces for which this period is famous.”很多学生对这个句子中many前加定冠词the感到不解,认为没有必要。笔者通过讲解three of us和the three of us 的区别,类推出many 和 the many 的不同。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听讲,记忆深刻。
2.标题的解读(title)
从预习作业中所提的问题来看,对文本标题的解读也成为学生的一大关注点。通过改编、对比和讨论,学生透过精彩的标题对文本整体内容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体会到了语言的精妙,对写作也有了巨大的引领作用。有一类标题就像一个Hook, 让读者带着好奇去读文本。
例8. Module 4 Unit 5 Reading部分的标题Theme Park——Fun And More Than Fun. 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Besides fun, whats more?”(Theme parks are not only to entertain but also to educate: visitors can learn about history, cultures and science.)另一类标题引发深思,学生读完文本后重回标题,提出疑问。
例9. Module 4 Unit 1 Reading部分的标题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学生提出能否用scientist或expert这样的词来替换student.(She loves these chimps from the bottom of her heart. She studies and learns from them in their own habitat.)
3.关于文本内容
(1)文化背景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也特别提到了要培养高中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阅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限制,学生虽然看懂了文字,却并不能完全领会文中所涉及的内容。文本中没有特别的交代,那么课堂中的讲解和解惑就必须得补上,不让学生的理解断层。
例10. 在预习Module 4 Unit 1 P45 Elizabeth Fry这篇文章时,学生提出了各自的疑问 “Why was Elizabeth asked to visit the prison?Why did she show love to those who were guilty? What influence did her act has on the future?”因为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读到这篇文章才第一次知道Elizabeth Fry 这位伟大的女性,所以对文中一带而过的细节心存好奇。笔者在课堂上把所有学生提出的有趣问题列了一张表,布置大家回去通过课外阅读做一个Further Research. 终于问题都得到了一一解决。(Motivated by the words of William Savery, an American Quaker, Elizabeth took an interest in the poor, the sick and the prisoners at an early age. With the help of a family friend, she visited the prison. She aimed at changing the prisoners by educating them and changing the way they were treated. Her important work started the movement of prison improvement.)
例11. 在预习Module 4 Unit 3的文本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时,学生认为卓别林的表演感觉很心酸,为什么会好笑?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正是一个跨文化的差异(Humour is particular to each culture.) The English speakers and the Chinese are not the same because we do not have the same sense of humour.
(2)知识背景
英语文本涉及方方面面的话题,为了能为学生更好地答疑解惑,英语老师似乎也必须成为一个“杂家”,即凡事都要懂一点。
例12. Module 4 Unit 2 Reading Task An Early Pioneer中有这么一段话:“The first time each year, farmers should dig deeply, but the second time should be less deep. Therefore the autumn ploughing of the soil should be deeper than the spring ploughing.”学生读后不解,提问道: “ Shouldnt the spring ploughing be the first time in each year?”這是涉及农业方面的知识,笔者在备课时就特别准备了农学耕种方面的小常识,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 “Usually the first ploughing is in autumn.”
又比如,例13.Module 5 Unit 5 First Aid For Burns一文中谈到一些治疗烫伤的做法“Do not put cold water on third degree burns. If burns are on arms or legs,keep them higher than the heart,if possible. If burns are on the face,the victim should sit up.” 学生就这些方法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疑问。这是关于医疗急救方面的知识,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以上做法是为了减少水肿、降低疼痛、减少感染。所以备课永无止境,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其乐无穷也。
(3)深度探究
评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向书本提问,在思考中进行批判地分析,在分析中发现问题,进而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对文本内容深度挖掘和思考后提出的问题,是最令人激动和兴奋的。这些问题被拿到课堂上来进行头脑风暴,课堂氛围特别好,同学们参与度高,互动积极。在产生共鸣的同时,大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例14. Module 4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最后一段中提到了他的几个梦。“Dr Yuan awoke from his dream with the hope of producing a kind of rich that could feed more people.Now many years later, Dr Yuan has another dream:to export his rice so that it can be grown around the globe.”学生提问如下 “Was his original dream wrong or did he just come up with a more realistic one? Does it indicate that his mind used to be affected by ‘The Great Leap Forward?”在这个问题上,笔者首先带着学生将dream这个词进行了解读{1}something that happen in ones mind while he/she is asleep;{2}a wish。顺着这个思路,大家最后终于在理解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例15.Module 5 Unit 1 Reading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中在分析案情中提到:“They had been given free beer and so had not drunk the water from the pump.”学生提问: “难道这几户人家从大人到小孩都是渴了就喝啤酒?就算是,他们也要用水洗蔬菜、水果之类的,一定会把病毒吃下去的啊!文中这么写是不是有些夸张?”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许多学生,这篇有点悬疑性的文本一度被大家津津乐道。最终通过了解霍乱传播途径和相关知识,学生经历了一次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愉快之旅。
4.敢于找茬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盲目相信教材、标准答案和教师权威的质疑精神。在预习作业中,学生成功地发现了教材中的几处错误。
例16.Module 4 Unit 2 P14 “First, they damage the land by killing the helpful bacteria and pests as well as the harmful ones.”学生认为pest 一词意为害虫,哪来helpful pests和 harmful pests之说。《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pest 的解释为:an insect or animal that destroys plants, food, etc.害虫;害兽;害鸟。
例17.Module 4Unit 5 P38 “If driving, Futuroscope is within easy reach of the free way.” 学生提出此句不符合语法,分词做状语的前提条件必须满足主句和分句的主语相一致。正确的版本可以是:“If you want to drive, Futuroscope is within easy reach of the free way.”
三、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促进作用
恩格斯曾感言:“思维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使学生拥有一双能明辨是非的“慧眼”和一颗善于独立思考的“心”。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对文本主旨大意进行表层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价等批判性思维,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刻理解,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最终达到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吸收了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虽说高效要体现在课堂,但是功夫不限于课堂之上。课前预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增强对知识的探究,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高效课堂的产生都有积极作用。笔者通过三本书的教学实践发现:以预习作业为载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加强了英语课堂的时效性。预习作业中被提出的问题涉及语言、文化、内容等各方面,有意料之中的但更多的是意料之外的惊喜。通过有效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导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以预习作业为载体,老师将“满堂灌”的主讲身份转变为学生兴趣的激发者,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创造性意识,最终通过课堂对话达到意义和知识的自主构建。
参考文献:
[1]刘召丽.批判性阅读对高中英语阅读教与学的影响[J].学园,2014(23).
[3]韩方.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J].教研论坛(上),2010(1):30.
[3]程双双.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验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2.
编辑 孙玲娟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