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社+席永红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
摘 要:农村留守学困生指的是那些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外打工,长期不在身边,且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农村学生。农村留守学困生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现象,而促成该现象的原因很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学困生的数量会与日俱增。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农村留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政府部门、父母及其监护人和学校负责人及教师等应该协力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就此现象展开讨论,探究农村留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困生;转化问题
一、农村留守学困生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学困生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一个必然现象。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有能力的劳动力都去大城市工作,因此就产生了一些父母及监护人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学困生,而这些留守学困生大多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从小缺乏关爱或者家庭教育,导致内心世界变得比较孤僻或者心理出现一系列问题,在学习上显得十分吃力。这些农村留守学困生大多自幼与父母分离,有些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有的甚至独自一人生活。且农村留守学困生的数量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中不少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学困生的队伍将会越来越庞大。首先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靠拢,从而使得其孩子在老家得不到关注,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农村留守学困生的现状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一)留守学困生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办法接受家庭教育,往往爷爷奶奶的思想和教育方式比较陈旧,对于保护自身权利的基本意识也就比较弱,所以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正常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容易发生一些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由于儿童没有防范和危机意识,所以基本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需要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和教育。然而由于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上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他们的心理发育不完善,容易陷入思想误区,加上儿童本身就具有一些思想上的叛逆,心理健康更得不到保障,从而很容易出现一些性格偏激、孤僻、自闭、忧郁症等情况,影他们的身心发展,对其日后的成长也是有很大害处的。
(三)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
首先,由于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加上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学困生的学习条件较差。其次,很大一部分农村留守学困生一放学就有做不完的家务和干不完的农活等着他们,他们的学业得不到重视,学习兴趣就大大降低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想学习自然就变得困难。大部分儿童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在学习上不能提供帮助。最后,很多家庭由于长期的落后观念引导,对孩子的学业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学习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这种思想教育下的儿童容易出现思想上的惰性和教养的缺乏。其具体表现为:
1.农村留守学困生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学困生特殊的家庭结构和模式导致这些儿童的学习情况不理想,而引发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农村留守学困生的父母多为外出务工人员,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农村留守学困生由于经济结构原因使得他们一回到家就有大量的农活和家务等着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后的学习;大多数农村留守学困生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由于老人的知识能力不够和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课后指导,使得孩子的课后复习得不到落实;最后由于农村留守学困生平时得不到关注,学校和老师也缺少对他们的关注,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2.农村留守学困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
心理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以及智力、人格等方面的特点。儿童的心理发展程度不够成熟,尚处于待完善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农村留守学困生由于特殊情况,父母不能对其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其心理上的问题不能及时地解决,久而久之心理素质就会变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些农村留守学困生会对父母产生陌生感,这不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父母在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时候失去关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常年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这些儿童往往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比如孤僻、自闭、极端心理等。而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產生极大的影响。
3.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道德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基本素养及其表现形式。农村留守学困生一般情况下与爷爷奶奶等年长者一起生活,俗话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往往会过度放纵孩子或者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的行为缺乏管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系列思想道德品质问题。这些被溺爱的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只知道从别人那里索取,而缺乏奉献精神、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在这种家庭模式下,监护人采用的放养模式必定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方面出现偏差。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姨父姨母等直系亲属(也有一些甚至都不是直系亲属)来进行抚养监护,这些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未尽到应有的思想道德教育责任,可以说留守儿童离校后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此外,那些缺少亲子教育的孩子们往往自觉性和自律性都比较差,道德观念淡薄、意志薄弱,极易沉迷网络、酗酒、赌博,有的孩子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农村留守学困生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并且他们较一般儿童而言存在更多问题,比如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照顾抚养使他们的身体发育不太良好,具体有以下这些表现:(1)留守儿童的抚养人或监护人往往只能保证基本温饱,常常忽略饮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儿童营养状况失衡的现象,使得他们的身高体重比例失调,不是瘦长体型就是矮胖体型。(2)农村留守儿童缺失基本家庭教育,到了青春期,他们的问题就异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中国一直是一个比较传统保守的国家,很多监护人受传统思想约束都不会主动对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儿童讲解基本生理知识和生理变化,这些少年就常常陷入尴尬或迷惑的境地。endprint
二、解决农村留守学困生转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儿童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留守儿童则更加艰难。因此,要想改变留守学生教育的不良情况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广泛的宣传,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现在大众传媒非常发达,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利用新闻和各种自媒体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教会大家如何对待农村留守学生,让社会的各个方面及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士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维权和关爱呵护。
(二)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硬件设施跟得上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学校
寄宿学校的优势在于将孩子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由老师一手包办,一方面学校的老师都受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在学生成长教育方面比较有经验,他们更懂得如何呵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孩子在寄宿学校中是在一个大家庭中成长,周围有亲切的老师同学,氛围相对友好,从而使他们长期缺失的家庭教育和温暖得到补偿。同时寄宿学校也应该聘请心理专家开设生活指导课程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有时甚至可以对学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三)国家和教育部门应该下大力气改变优质教育资源过分在城市集中的状况,在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努力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使得农村教育改革可以真正实施,并且有一个明确思路和科学性理论作支撑。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农民工子女的社会生存能力!
1.努力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公平化
(1)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惜成本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2)要加强乡村教师团队建设,让乡村老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让农民群众对教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达到高点。
(3)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方面可以吸引更优质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4)加大对乡村教育的管理和监察力度。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大对乡村教育的督查和评估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始终把办让农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放在首位。
2.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一定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不管是老师还是政府部门、教育部门,都应该将他们当成特别对象进行研究和教育。从老师的角度讲,应该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给他们的发展、思想、学业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建档归档,形成针对个体的独特体系和教育方法。对于那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更应如此,有时还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学校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两次,对于个别学生可适当增加次数,必要时还要对家长进行培训。用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征求农民工的意见,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要特别防止出现5+2=0的效应,所谓5+2=0效应就是休息的2天抵消掉学校的5天教育的现象。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些农民工子女在休息的2天里,在校外受到的約束和教育比较少,而他们的意志力又相对薄弱,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对这样的学生要加强管理,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和管制。
3.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前提下,控制住农村学生向县城流动的现象
如果在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大量涌入城市,会使得城市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从而使整体水平难以提高,但是农民群众也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权利,这就要求教育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育,鼓励务工人员子女留在当地就读,走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兰虹,陈德勇.如何转化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J].新课程(下旬),2014.
[2]叶修文.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庆阳市镇原县普通高中留守学困生生活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6]GHB0779。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