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中国改革愿景的思想智库

2017-06-30 02:29杨璐璐
重庆行政 2017年3期
关键词:论衡顶层大国

杨璐璐

2017年4月26日,《大国论衡》获评重庆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为唯一获奖的理论读物,重庆智库理事长王佳宁研究员的新著《大国论衡》,直面全面深化改革,前瞻改革愿景。《大国论衡》准确把握中国道路的“改革”主旋律,对中国改革的关键节点进行评述,其内容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紧密关联,把握中国经济转型中热点议题,在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政府定位和民众利益之间,循着改革的轨迹,回顾历史、关照现实、前瞻未来,为我们点亮了新的智慧火花。

一、紧扣中央改革步伐是主旋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谋篇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代,随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数次会议,部署改革进程。《大国论衡》紧扣中央的改革步伐,前瞻改革契机、关注需要警醒的问题和倡导应有的姿态。《改革当下和未来成本》(该书篇目,下同)提出“改革当下和未来成本的肯綮在于如何拿捏权利、机会与资源的公平”,“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利益格局需尽快重构”。

对改革推进的关键在于政府行为的分析,吻合中央改革总体要求。例如《预期的7年值得期许》提出 “改革是要全面衡量国家能力”的观点,点出未来7年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的重点在经济,依据行动纲领和中长期目标,推进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行为。这论述吻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部署改革进程,要求做到“蹄疾而步稳”,重点“抓统筹、抓方案、抓落实、抓调研”。

对改革示范与突破落脚点的分析吻合中央对地方创新的鼓励。例如《重塑公众对改革好处的预期》指出地方纷纷策应改革预期,制定了新一轮“路线图”和“时间表”,一些改革举措与“十三五”规划接轨;地方的行为极有可能缔造出示范和突破的龙头效应。这吻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对地方探索、试点示范的肯定。

“释放活力”、“依法治国”思维切换的认识吻合中央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思维。《国家治理能力在于释放活力》、《“依法治国”思维切换系于精神境界提升》,提出改革的新亮點在于释放活力,重构文化层峦。对“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路径进行研究,认为除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外,还需承载品德、操守以及修身养性和自我节制。这吻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部署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强调改革要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对经济问题探讨策应中央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财税改革何以信号频出》认为财税体制直接或间接延伸到政府职能的各个层面,要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可能悬念》指出,农民工问题的妥善解决,是户籍制度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核心,需要政策设计者理性把握,并提出在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着重研究的方面。《“三农”问头的底线在哪里》指出“农村改革应落实在操作方式,具体指向必须建立在农民自主权的基础之上。”

“大步改革”、“政治勇气上下互动”的分析吻合中央“钉钉子精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指出“拿出勇气和魄力,拿出胆识和担当,敢于动真碰硬”。《顶层设计该发力时要发力》、《政治勇气确需要上下互动》指出领导集体需要摒弃惰性,顶层设计大步改革,地方应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改革的优先顺序;政治勇气上下互动积极回应并解决公众最关切的问题。

发展动力与市场活力的分析吻合中央简政放权的改革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要求“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把激发市场活力同加强市场监管统筹起来”、“推进价格机制改革”。201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如何发展市场活力,书中提供了前瞻性研判,指出“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的联袂互动,来自执政者在关键节点的思想大解放”,“市场活力需处理好改革而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把握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且与作为改革操盘者的官员的‘正密切关联”。

“胡服骑射”对国企改革的分析策应中央对国企改革部署,指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在于各层级政府对待国有企业的手段、方式和职能的转变”。 《国企改革壮阔系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国企改革应注重方法,借鉴历史上以攻心为上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各层面改革实施者需有解决对应难题的态度和胸怀。”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等部署吻合。

从执行力、政策与市场的互动、经济预期指标上前瞻“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时间节点之前,《大国论衡》就准确地前瞻“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本书提出“要保证‘十三五规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必须解决规划期与政府任期不一致的问题,特别要处理好政府换届与规划思路延续、对接的问题”,在手段上“政策手段不能作为‘主旋律,要寻求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其对“经济发展指标会产生变数”,“增加约束性指标权重”的分析与“十三五”规划吻合。

对经济转型的分析吻合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201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国论衡》已经在此之前提出“中国经济新模式源于中国经济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中国经济转型的取向不仅指向市场化,而且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等特点目标”。

二、以经济转型、制度创新和政府举动为考量是逻辑脉络

洞察和前瞻经济转型的细微。中国的改革进程在经济领域色彩鲜明,经济转型、经济战略、经济发展既是撬动改革的杠杆,又是改革部署的题中要义。“国信”篇捕捉到当前经济转型中的关键节点——新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并逐一解析面临的挑战。新丝绸之路将在互惠融通进程中寻求最大公约数,但是诸如区域内多种框架间的不太协调和区域外部力量的挤压等敏感问题怎么解决?长江经济带政策的显效需要经历一个阶段甚至更长的时期,其面临的众多现实性及敏感问题需要怎么解决?京津冀一体化政治意义突出,将示范国家治理能力,如何在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以更高的标准及更深的层次思考京津冀?

从制度约束寻觅经济转型的肯綮。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是通过经济社会的转型所带来的新秩序的重塑和替代螺旋交替前进的。转型过程会涉及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秩序重塑,对于一个现代国家经济转型的紧要问题是什么?经济增速能否代表经济社会转型?如何理性的看待各种经济转型中涌现的“模式”?由区域经济合作引发的经济转型的取向是什么?《大国论衡》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了关注,并提出“经济转型的肯綮是建立起制度约束”的观点。的确,制度的创新不仅是经济转型的成果,更是经济转型的先驱和保障。中国经济转型不仅指向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制度的变迁和重构才是核心问题。《大国论衡》不仅关注中国特色改革道路中的正式制度功能,而且关注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力。科学发展观、“和谐”理性思维、厉行节约的道德自觉、政治定力和担当、道德操守与诚实敦厚的价值观均被讨论,体现了作者对经济转型认识之准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之深刻。

预判政府主导改革的关键节点。对“顶层设计”的缘由、性质、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弥补了学界专题研究的不足。“十三五”规划是中国改革进程中顶层设计的代表,在顶层设计中应该注意避免哪些問题?如果做好顶层设计?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此书出版之时恰逢全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设计期,作者对当时顶层设计释放出来的改革信号进行解读,其前瞻性判断与“十三五”规划吻合。围绕顶层改革举措,研究规划落定发力的路径,比如“大部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于政府职能的包容和精准;财税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于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在世界经济失衡的环境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于自由贸易和市场竞争的方略;在提振内需的顶层设计中要注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周期,削弱宏观政策反周期的功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在于各层及政府对待固有企业手段、方式和职能的根本转变。这些当前改革热点议题,均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和推动,在设计和推动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困难的制约,如何实现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需要多方考虑的。

三、关照中国特色改革道路是前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改革之路。何谓中国道路?《大国论衡》旗帜鲜明的指出“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亦指科学发展之路。中国道路的开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道路的指向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道路的实践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改革的特色体现 “摸着石头过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试点谋篇”关照“摸着石头过河”。当前中国发展中的典型试点,从“综改试验区”到主体功能区,从区域发展到具体的国家级新区,从大部制改革到县域行政体制改革,等等,在《大国论衡》中,均可以看到有深度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学界对试点研究普遍采取数据采集、经验总结、问题解决的微观思路,缺乏从更大的背景中探寻发展规律。《大国论衡》则以国家战略或区域规划为出发点,审视和解决地方经济中的困境,从中央与地方、政治与经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研究改革进程中的地方试点。其中作者提出了三个深刻的观点:一是“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世界上并不存在只有经济往前走而政治原地踏步甚至后后退的事情”;二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相应能力决定区域发展的速度,市场原动力的形成左右政策调整的成效”;三是“经济发展不是在每个地区都以一种同样的速度进行的,而是在不同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导部门和主导行业”。因此,《大国论衡》对改革地方试点的观点更科学、更具适用性。

“民众福祉”关照社会主义道路。把民众作为执政之基、凝心之源,是中国特色改革道路的内涵之一。《大国论衡》也把民众福祉作为中国道路的基本步调,并从行政权能、政治家思维、政府官员行为、收入分配制度、善举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诠释了增进民众福祉的意义和方式。在一个个民众福祉与社会管理的现实矛盾题材下,思考了民权、民生、民利等问题,对现实的行政管理体制、政治家、政府官员进行拷问,不仅暴露出不公的社会现实,而且涉及民众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和平衡。该书涉列到了当前相关的热点议题,比如公民社会、服务型政府、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慈善监管、就业保障、农民权益,并且对每一项议题以辩证思维审视,从与其最关联的维度出发进行评析、寻找解决突破口。比如民生本位联系政治家智慧;共同富裕联系政府官员的行为;慈善监管联系政府角色和法规制度;农民利益联系土地制度,等等。可谓内容全面,角度精准,以小见大,分析透彻。《大国论衡》为增进民众福祉提供了多元建议:(1)增进全面福祉要拷问行政权能,建立分区政府,是政府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责任。(2)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一定层面上保障政府官员对于社会规范的带头遵守。(3)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不是改革太快,而是一些方面没有实施改革,或改革太慢,或改革的政策措施扭曲而加剧了收入分配的矛盾。(4)政府作为“社会合作”的直接体现者和推动者,对良知和善举的保护是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正的理念,等等。这些建议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事业建设,增加民众幸福感和对改革的信心,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四、心系国家未来的情怀是点睛之笔

全局视野呈现大国发展魄力。《大国论衡》的“改革再探索”、“重塑新秩序”、“顶层设计”、“试点谋篇”、“民众福祉”等篇章关照了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证为出发点,盘点了改革道路中的关键问题,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诠释当下改革的“前缘”和定位,从小视角、小问题的出发,分析改革道路中的大方向、大原则、大规律、大策略。除了这五个篇章以外,还有对热点政策调节、经济总量、政府治理、行政监督、学术前沿的分析,从不同的视野,构建大国发展的历史脉络、经济社会现实和政府治理格局,提出诸多攸关中国发展内容的建议和对策。对于每一个国民来说,本书都是需要学习思考的重要读物。《大国论衡》“国本、国信、国势、国计、国脉、国瑞、国道、国钧、国布、国智”的内容设计和文字抒写,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全面思考和研究, 彰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学者情怀和上下求索的担当。

多维诠释解构大国改革逻辑。《大国论衡》的每篇文章都包括五个注释,分别是“探源头”、“析数字”、“看人物”、“瞻愿景”。“探源头”阐释本节主题的或缘起、或历史、或内涵、或政策背景,呈现了中国改革道路中关键改革内容的历史脉络和认识内涵。“析数字”标明了主题词包含的数量要素,反映出中国改革历程中的历史跨越和进步。“看人物”连接历史著名学者、思想家、企业家等对该专题内容的观点。“瞻愿景”摘录了中央会议、领导人讲话的相关内容,关照中央改革部署,前瞻中国道路在艰难曲折探索中的未来走向,是在盘点历史、剖析问题、抒发观点之后的方向定位,同时也与专题观点呼应,面向未来。《大国论衡》以大背景、大格局解构大国改革的大逻辑,气势恢宏。

《大国论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大国自强奋斗、孜孜探索、勇于创新的蜕变历程。阅读本书,既可以看到辉煌的历史传统、又可以领略当下中国的转型发展;既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国发展的厚重,又可以探寻每一个维度的改革。作为一名青年学者,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是一个需要国民不懈奋斗的探索之路,是一个越来越好的光明之路。中国的改革之路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蓄势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发展与完善必将中国推向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国论衡》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国民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向。

《大国论衡》以独特的经济眼光、专业化的分析、多元视角,为决策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和前瞻的问题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论衡顶层大国
民国北方京剧科班的发展流向及与“外江派”关系论衡
吐槽大国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多想记住你的脸
《论衡》选读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加快顶层设计
宋代《论衡》研究综述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