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怎样背古诗

2017-06-30 16:25:00方笑一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顾老臣碧草

前不久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游戏上,16岁的少女武亦姝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你是不是一瞬间就给跪了?我在后台,我是没有跪,不过呢,老实说,我膝盖有点软,因为这首诗难背。

关于儿童该不该背古诗有两种意见。

我先不说我赞成哪一种,每次说到背古诗,我就回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背古诗的情景。

印象最深的一次,1980年元旦早晨,我躺在床上问爸爸,今天开始是不是就1980年了?因为之前都是一九七几年,1980年这个说法让我特别好奇。我爸爸说是啊,他一高兴,就说要教我背诗,我觉得新鲜得不得了。

那时候,我能背诵的诗就是什么“白日依山尽”啊、“床前明月光”啦,“春眠不觉晓”啰……,一听爸爸要正儿八经教我背诗,高兴得不得了。“白日依山尽”这样的诗再来它一打都没问题。没想到,我爸教我背的是杜甫的诗,一首《蜀相》、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蜀相》是写诸葛亮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杜甫自己的,爸爸给我念了一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接着,他大致解释了一下意思,老实说我也听不太明白。我当时就只有一个印象:《蜀相》说的是“诸葛亮好可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的是“杜甫好开心”。其他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比如,诸葛亮的祠堂有柏树和有黄鹂鸟,诸葛亮是一个老臣,仗没打赢就死了。杜甫的老婆容易发愁,青春不是年轻的意思,而是指春天。还有最后两句有好多地名,什么什么峡,什么什么阳,具体我也搞不清楚。这些东西就像碎片散在我脑海深处,但是印象很深。后来我上了大学,真正从《杜甫诗选》里读到这两首诗,这些碎片一下子全部串起来,句子脱口而出。这时候,柏树、黄鹂鸟、青春,什么什么峡,什么什么阳,全都不是问题了,全都理解了。

我的注意力转到另外一些问题上去。比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小草很绿,黄鹂鸟叫得很好听,看着、听着不是很舒服吗?可杜甫为什么要说“自春色”“空好音”呢?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又比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明明在四川,怎么一眨眼就穿过三峡,回到洛阳了呢?真是跑得比飞机还快呀!

爸爸教我背这两首诗时,我从来没想到这些问题,也没有问过他,为什么不问?我觉得这里面没啥要紧的东西呀。等我长大之后,我觉得这两首诗的好处就在“自春色”“空好音”,就在杜甫跑得比飞机还快这些东西上。“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出了寂寞,这是一种美丽背后的寂寞,武侯祠的景色很美,但空空的,无人关注。这是武侯祠的寂寞,也是诸葛亮的寂寞,更是属于杜甫的寂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种“超音速”当然不可能,这是杜甫的想象,但他为什么可以这么想象、这么写?因为杜甫太想回家了。“安史之乱”使得他在外面漂泊那么久,现在动乱结束,可以回洛阳去了,正所谓归心似箭,作者的“心理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交通工具所能达到的速度,这是想回家的狂喜造就的“超音速”。

正因为我小时候背熟了这两首对于儿童来说不太容易的诗,我长大后读到它们,就能迅速越过字面和知识性的内容,去体会某些词语的“文学”意味和诗人的深刻用心,这样理解古诗,不是更快也更深透了吗。

我来总结一下,儿童背古诗背得越熟,长大了对诗的体会就更深,更容易进入诗的世界,更容易和诗人产生共鸣。正因为你已经过了背诵一关,你才会更加留意靠背诵不能解决的问题,靠背诵无法理解的诗意,这就是背诵古诗的价值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容易地把古诗背出来呢?我觉得可以分几步走。第一步是彻底弄清诗中每个字词、典故的含义。我们就以刚才说的杜甫《蜀相》为例。“丞相祠堂何处寻”,你得记住,丞相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外柏森森”,你得记住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有朝一日统一天下。“频烦”指的是多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两朝,是指蜀汉昭烈帝刘备一朝,和后主刘禅一朝,“开”就是开国,指帮助刘备开创蜀汉的基业,“济”就是扶助,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续扶助刘禅治国。“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诸葛亮多次出兵讨伐曹魏不成,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中,所以会使得后来的英雄倍感惋惜,泪湿衣襟。把这些关键词语和典故、历史背景搞明白,才能轻松背出整首诗。第二步,可以先背诗中最有名的句子。比如这首诗,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最有名,先把它记住。假如没有特别的名句,背律诗的话,可以先背中间两联,因为中间两联对仗,比较容易背诵,然后再加上首联和尾联,也就是开头两句和最后两句一起背。这样容易把整首诗背出来。第三步,为了防止遗忘,要把整首诗从头至尾反复诵读,直至烂熟于心为止。过了一段时间,还可以拿出来再温习温习,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我们看电视上、生活中,有些人可以熟背很多古诗,这都是平常用功的结果。如果你有志于古诗词创作,那更要背大量的诗,只有充分地积累,才可能写出古意盎然的诗作。

我现在常常后悔,当年没有让爸爸多教我背几首古诗,所以,我16岁没有机会成为武亦姝,40岁还混在大学教书。不过,也有值得自豪的事情,我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三套杜甫全集,爸爸不用再教我背古诗了。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诗团”市民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

猜你喜欢
三顾老臣碧草
樊莉
早春即景
冒雨访石洞源
药王谷石林
教育·学习(2018年9期)2018-12-04 10:20:04
岁末感怀
刻在墙上的名单
意林(2017年3期)2017-03-03 18:24:40
谒成都武侯祠
大江南北(2016年5期)2016-11-22 03:31:13
A股为何“三顾”MSCI 华夏MSCI中国A股ETF受益可期
投资者报(2016年21期)2016-06-14 18:51:34
蔡英文的新班底:照搬 “老臣”“老男人”
看天下(2016年14期)2016-05-30 16:37:50
三顾星海
新少年(2015年6期)2015-06-16 1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