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中的“日”是微露的晨光;
“朝”中的“日”是月尽才出的太阳;
“旭”中的“日”是刚跃出地平线的太阳;
“旦”中的“日”是日已升高,天地分明;
“晓”中的“日”是已升高的太阳;
“早”中的“日”是浴草木的太阳;
“晨”中的“日”是荷锄出工时的太阳;
“是”中的“日”是正午的太阳,不偏不斜;
“晚”中的“日”是要下山的太阳(想挽留之时);
“昃”中的“日”是西斜的太陽;
“昏”中的“日”是西沉的太阳;
“暮”中的“日”是落山的太阳;
“昼”中的“日”是运行期间的太阳(“夜”是月亮运行期间),即白天;
“昧”中的“日”是没了太阳,天昏地暗,没有光线(未见世面为“蒙”,内心黑暗为“昧”,缺乏心智为“愚”,无知且迟钝为“蠢”);
“暗”中的“日”是日暮天黑,完全无光(太阳西沉为“昏”,完全天黑为“暗”);
“旻”中的“日”是秋天的太阳;
“昨”中的“日”是刚逝去的一天;
“昔”中的“日”是不见草木,只见天上的太阳的远古时代(“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晖”中的“日”是太阳环状散射的光;
“晕”中的“日”是日月散发的热气形成的焦黄光圈;
“景、影”中的“日”是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影子;
“暨”中的“日”是一半在地平线下,一半在地平线上的太阳;
“时”中的“日”是想用手抓住的光阴(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昶”中的“日”是指白天的时间长;
“春”中的“日”是催生草木生长的暖阳;
“显”中的“日”是闪光发亮、吸引他人注意力的装饰品;
“映”中的“日”是水盆里的月影(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状态为“应”,强调主观性);
“暴”中的“日”是能够曝晒兽皮或粮食谷物的烈日。
(刘寿华,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