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大众传播平台,广播也要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本文以《大型交响歌会<歌唱延安>》(以下简称《歌唱延安》)为例,从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华、打造艺术精品、转化创新、展现声音魅力等四个方面,阐述广播节目如何做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陕北民间文艺 艺术精品 转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足见国家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性,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作为传媒人、广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是媒体自身发展创新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歌唱延安》为例,浅析广播节目如何做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
2013年播出的《歌唱延安》由中央电台与中共延安市委联合举办,2013年12月23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12月29日在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播出。《歌唱延安》歌会集陕北民歌、陕北说书、民乐、交响、朗诵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陕北民间文艺的瑰丽画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部广播作品在2013~2014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荣获广播文艺类大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其中的精髓和精华,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创作出既符合当下听众口味,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播文艺节目,是广播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止存在于书本中、网络中、媒体的报道里,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在民间、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需要我们深入基层,努力挖掘。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2013年,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号召深入基层,贴近百姓。《歌唱延安》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延安地处陕北,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祥地。陕北地区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优中选优,挖掘更有价值的文艺作品?节目组决定集体前往延安采风,遍访延安当地的民间歌手和说书艺术家。正是因为走进延安,在《歌唱延安》的舞台上,我们才能听到陕西省子长县古老的民间音乐子长唢呐质朴、辽阔的吹奏,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陕北说书,以及陕北民间歌手原汁原味儿的乡音乡情。
担任歌会指挥的著名指挥家邵恩说:“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土高原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笔者认为,这场音乐会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紅色主题是接地气的,是在老百姓当中生了根的,是人民大众的声音,所以非常感人。
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想创作出喜闻乐见、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不能靠闭门造车来空想,而是要实实在在走进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二、打造艺术精品,提升艺术价值
陕北民间文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广播文艺工作者不能仅仅做“搬运工”,而是要对素材进行精心的二度创作,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而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要以严肃的艺术态度和严格的艺术标准,对整台演出的每一个节目、环节精心设计演绎,用心打磨推敲。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曾说:“艺术作品的门槛需要定得高一些,让艺术作品有品质的保障。”曾成功塑造出焦裕禄、杨善洲等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的著名演员李雪健说:“对艺术要精益求精,要花大量时间去反复研磨角色,深入体验生活。”
《歌唱延安》经过了非常细致的策划、编排,多角度选取艺术形式,深层次展现艺术作品,力求为观众、听众展现一台极具欣赏性的文艺精品。歌会以陕西当地的民间艺人表演为主,还邀请了我国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及著名歌唱家王昆、播音艺术家方明、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胡琴演奏家姜克美等参演。演出前,中央民族乐团的专家为陕北的演员进行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歌会的专业水平和艺术水准。
《歌唱延安》中的歌唱不是狭义的唱歌,如果整场演出全是陕北民歌,显然艺术性会大打折扣,“歌唱”的含义是广义的用唱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颂扬延安精神、讴歌时代风采。《歌唱延安》中有独唱、合唱、子长唢呐、朗诵、陕北说书、钢琴协奏曲等多种节目样态。正是节目组精心策划、用心设计,使歌会内容丰富、异彩纷呈,进一步提升了整台节目的艺术性。
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后,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这一基本方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世代传承积淀,又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赓续绵延。转化创新就是着眼当代、面向未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弘扬,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
《歌唱延安》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转化创新。陕北民歌最原始的演唱方式是演唱者站在崇山峻岭之巅,或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纵情歌唱,歌会中杜朋朋演唱的《黄河船夫曲》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清唱方式,当古老的号子在国家大剧院响起,仿佛把人们带到黄河岸边,看到人类战胜自然的奇迹。而其他歌唱类节目都是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伴奏,乐谱是国家一级作曲家李文平重新编曲创作的。当具有浓郁陕北风情的《赶牲灵》《三十里铺》《山丹丹那花开红艳艳》遇到西洋交响乐,碰撞出的艺术火花点燃了每一位观众、听众。听众“咸鱼也要有梦Dzc”评论说:“今天的音乐会太好听了!在我们的民歌中能感受到属于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和民族精神,我们在关注西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同时,不能忘了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是个90后,但我非常热爱我们的民歌,希望我们的民歌能够在青年人中继续推广,不只学习唱法,更要理解内涵。”
这种融合与创新在歌会中比比皆是,作品《边区畅想》由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白浩钰根据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全新创作,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担任板胡演奏,民歌、民乐、交响乐完美融合,使这部作品成为整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此外,陕北说书演员曹伯延、甄三梅创编了新作品《看延安》,他们与中央电台资深编辑共同商议、反复修改,最终搬上舞台。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广播节目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应当紧扣时代脉搏,积极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作品与众不同的艺術魅力,体现出卓尔不凡的艺术价值。
四、符合广播规律,展现声音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广播是听觉艺术,依靠声音表现一切,听众依靠听觉来欣赏。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广播的这一规律,不适合声音展现的内容,哪怕语言文字优美,演播声情并茂,传播效果也不会理想。
能够体现陕北特色的艺术形式有很多,比如陕北民歌、紫阳民歌、西安鼓乐、秧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等。虽然歌会是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呈现的舞台演出,但最终要在广播中播出,导演组放弃了秧歌、腰鼓等以视觉为主的艺术形式,选择了音乐、歌曲、曲艺、朗诵等适合广播呈现的节目。充满陕北风情的《歌唱延安》仿佛让听众在广播中看到了延安的黄土、窑洞、巍峨的宝塔山,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伴着那会唱歌的延河蜿蜒流淌。
此外,广播节目的声音质量至关重要,广播精品节目无不在音响质量上精益求精。听得清晰、听得悦耳,才能充分感受节目的精彩。如果节目的声音有问题,再好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因此,上乘的声音质量也是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一点。《歌唱延安》邀请了中央电台技术制作中心采录部多位录音师担任演出的扩音和录音工作,经过后期精心制作,最终以完美的声音质量呈现在听众耳畔。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广播工作者除了要做到深入基层、打造精品、转化创新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频作品在广播播出的同时,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大型广播节目和文艺演出可以借助视频网站、直播平台要等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在突出音频的基础上,还应调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手段,对作品进行新媒体二次创作。同时,还要增强与听众、网友、用户的互动,让受众不仅做听者,更能够真切地参与到节目中,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本文编辑:肖婧为)